甘肃洛蓝农业科技推动土豆加工产业链发展

过去30年里,我国面临着城镇化,沙漠化和污染带来的严峻后果,曾经丰富的土地资源如今所剩无几。此外,中国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必须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全球20%的人口。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常年未加节制的发展,这仅有的7%的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退化了。美国粮食专家担忧道:“中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这些土地来喂养他们。” 为了满足国人对食品的需求,中国政府选择进口食物来填补国内粮食空缺。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在欧洲的食品投资费用与2013年同比翻番,在农副业产品投资上共花费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6亿元),一跃成为中国对欧洲的产业投资中花费最高的产业。“粮荒”将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钱荒”。


如何缓解近年来我国日益严峻的粮食危机呢?只有把“土豆当成干粮”开启第四大主粮战略并发展第四大主粮产业链以破解三大主粮增产后劲不足的难题。

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发布消息称,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水稻、小麦、玉米外的第四大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据悉,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

相关专家表示,“主粮化”对马铃薯市场而言是一大利好,也可以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然而马铃薯主粮化并不像我们想得那样简单,主粮化并不意味着马铃薯会成为人们主要食用的鲜食,而更多体现在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上。甘肃洛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山东农科院农产品研究所粮油创新团队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需求为目标,以马铃薯为主原料突破了主食加工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工艺关卡,开发出适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低蛋白、低升糖指数主食产品。针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结合马铃薯自身的营养特点,研制出多种配方粉,用马铃薯全粉、淀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馒头、面条、包子、面包、糕点、饼干等。目前,我们使用的淀粉主要是玉米淀粉、红薯淀粉,馒头、面条等主食加工品,面包、糕点、饼干等休闲食品也基本上由小麦、玉米制成。而小麦、玉米的连年减产可能将导致整条产业链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甚至导致断裂。

相比而言,马铃薯对气候、土地质量的要求也不高,生长期短、产量又高,种植土豆的环境压力也要小很多,如果大量种植,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各国的战略储备粮—马铃薯不但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营养健康食品之一,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因此,马铃薯将是世界粮食市场上的主要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