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军:铲除种业“毒瘤”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河南秋乐种业公司总经理李继军: 铲除种业“毒瘤”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本报记者李晓辉

时下,国内种业市场的混乱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些正规种子企业的发展。日前在农业部种子市场监管座谈会上,参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代表纷纷建议严厉打击种子“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

会后,河南秋乐种业公司总经理李继军在接受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专访时说,目前种业市场的混乱现状真到了非治不可的境地,建议主管部门标本兼治,加大打击力度,彻底铲除套购、“套牌”、假冒和侵权等侵蚀和毒害我国种业公平竞争的毒瘤,为我国种业跻身世界种业先进行列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多年从事种子行业,李继军深有感触:“种子行业不像做衣服,年年可以出新品。一个新品种的成功选育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其中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其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是相当高的。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其成本则更高。如果不法企业采取套购、‘套牌’和假冒等非法手段,轻而易举就能‘拿来’别人通过巨大付出获得的成果,为自己‘装点门面’、赚取利益,其结果

必然会导致育种机构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严重挫伤。”

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李继军所在的秋乐种业在打击侵权、维护企业权益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04年在国内同行业首次使用最新版的防伪防窜货系统;成立法务部,常年联合种业协会、种子监管部门等开展维权打假等。

“面对大量的‘套牌’种子,维权太难了!”李继军无奈地告诉记者,发现“套牌”种子后,企业面临着大量的取证工作,还要面对违法经营者和当地执法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等社会层面的难题。此外,因目前执法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很低,即便监管部门依法处理了侵权者,过了风头,“套牌”种子依旧盛行。

李继军说,要消灭种子“套牌”侵权行为,必须“两手”一起抓:一要加强品种权保护;二要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政府主管部门要理顺执法主体,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有效可行的制种管理体系,让私繁乱制种子没有成长空间和市场空间,这样才能还种子市场健康的秩序,切实保护科研、企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