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渐入佳境 仍面临挑战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第七届理事会暨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19日晚间在昆明落幕。来自GMS各国的农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在会议期间就合作组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与会专家表示,合作组成立以来,GMS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渐入佳境,但下一步仍需多边合作的平台和机制。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GMS农业合作,与各成员国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内容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动物疫病防治、农村能源与生态等诸多领域,合作方式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交流、小型境外示范项目、农产品贸易促进等。

工作组成立7年来,通过该平台六国交换、试验品种264个,示范适宜品种34个,示范面积近6500公顷,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户3156人次。适宜品种中,陆稻平均增产31.1%,大豆11.1%,甘蔗33.3%,马铃薯10.5%;最高增产陆稻达到146.8%,大豆最高增产达105.3%,甘蔗增产达49%。

合作组在推动农业科技合作的同时,注重与企业合作,以市场为导向,成立了由涉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等28家单位组成的,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长期以来,次区域在农业和农业科技合作方面虽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为主,机制不灵活,合作效率低,缺乏多边合作平台和机制的问题。

云南省农科院国际合作处处长陶大云表示,合作组已经过了七年,七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挑战。在与周边国家合作过程中,云南仍面临缺乏农业科技先行、支持农业走出去的相关支持保障机制,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的资源有限、措施乏力;重点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的组织推进缓慢;思想观念滞后,缺少具有战略思维、共赢理念、通晓国际规则、有国际竞争力、有较强对外交往能力的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对外交流合作主动性不足进而在国际合作交往中竞争力不强等障碍。

与会专家也建议,在次区域的农业合作中,没有农业科技多边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势必影响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次区域农业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弥补这一缺陷,构建简便、灵活、有效、易于操作的农业科技合作平台,逐步推动合作机制的稳定和成熟,是解决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推进农业合作的最佳选择和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