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效益种业科技成“先锋”
中国种子信息网,2012-6-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生产资料,种子是农业科技发挥作用的载体,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的“制高点”。随着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种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跨国种业的强势进入,为本土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农业科技创新是2012年一号文件的关键词,其中种业科技创新被放在了农业科技中最重要的位置。为此,针对目前我国种企小而散乱的现状,必须要对种业创新体系进行再造,尤其是对发展种业科技、商业化育种机制等关键问题实现突破。
良种结硕果
农业生产,良种先行。种子行业处于农业产业链起点,是保证农业安全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行业。尤其是受制于土地等资源禀赋,未来农业生产的增量将主要依赖种子。
国外研究经验显示,在所有农业生产的要素与资料中,种子是决定最终生产效果的最为核心的因素。根据美国农业部对上世纪美国农作物增产贡献的调查,过去一百年来农业增量的60%是由种子技术贡献的,而其他所有技术仅占40%。
2011年,我国实现了粮食连续第8年增产,农业科技功不可没。由于加强种业科技创新,目前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取得了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的世界新纪录。"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53%。”相关人士表示。
尽管成绩显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种子研发与推广体系一直相对落后,行业极其分散,中小企业数量多,低端品种充斥市场,研发投入少,育种模式落后,育种技术对于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只有40%。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曾指出,虽然目前我国的良种覆盖率已经占到了95%,但是跟世界强国比,我国种业现状还不乐观。“我国杂交水稻、抗虫棉这些少数品种还行,但是玉米、高档蔬菜等都被国外占领。”
农业部数据显示,目前种业市场小散乱现象突出,虽然近两年种子企业已由8700余家减少至7500家左右,但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仍然不足100家。因此,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了近来政策频频提及的要点。除此之外,产学研不能有效结合,也成了行业饱受诟病之处。公开资料称,目前我国种子商品化大约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90%的水平,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尚属“初级阶段”企业发展“多小弱”。
有专家对媒体分析表示,造成种子企业“多小弱”的原因,一是种子企业进入市场不足10年,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尚未完成。二是现有育种资源和人才多集中在公共科研单位,对企业的育种创新支持不够。三是绝大多数种子企业没有自主品种,侵权行为严重,挤占了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种业公司大多以行政区域设置,因此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科研实力有限。此外,当前国内科研和生产脱节,企业竞争力有限;市场化程度低,海外种业公司竞争势头强劲,都对我国种业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介绍说。
良种要有“中国芯”
“一粒小小的种子直接牵涉到国家粮食安全。”种子往往是“粮食大战”中“攻城拔寨”的利器,种业科技通常被认为是农业科技中最为关键的子行业之一,重要性不言自明。
据报道,在农业大省吉林,尽管该省审定的玉米品种有450多个,但真正大面积推广的不超过100个,而以美国先锋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种业,却在该省先后推出了“先玉335”等7个品种,仅用4年已占该省玉米种子市场份额的40%。这些数字已充分说明现代农作物种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据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教授王象坤估算,某国外玉米种子已在东三省至少占到50%的市场份额,其影响不容忽视。
而伴随着“洋种子”在东三省的“其势汹汹”,作为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山东寿光,也存在相似的尴尬:大宗蔬菜种子市场已基本被国外品种垄断,国产种子占有率不断下降。据悉,在寿光,彩椒、长茄等一些蔬菜品种的外资种子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中投顾问农林牧渔行业研究员宋杰凝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产及出口国家,平均每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8亿亩。2011年全国蔬菜产量达6.77亿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但其中2/3以上的蔬菜种子均来自外资企业,仅蔬菜第一大县山东寿光每年销售外国蔬菜种子就超过6亿元。有分析曾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粮为纲,育种力量也一直集中在粮食作物上,蔬菜、水果、花卉与国外差距很大,尤其是蔬菜种子市场主要由国外种子唱主角。而过分依赖“洋种子”难免会使国内市场处于被动地位,接受采访的农业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中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给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需要承认的是,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管理经验欠缺等历史因素,中国本土的种子企业无论在技术、规模和管理上都与国际先进种子企业相差甚远,同时存在门槛过低的问题。“以美国先锋公司在我国推广"先玉335"的过程为例,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联系粮库、饲料厂和玉米加工厂,甚至与部分饲料厂和淀粉厂联合试验,引导玉米消费企业认识这种新品种玉米的优势。”
宋杰凝认为,发达国家蔬菜种子公司对种子市场研究十分精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十分成熟,且各部门分工十分明确。反观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目前主要以小公司甚至家庭为单位进行种子,产业难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这些规模小、生产分散、缺乏技术指导、管理粗放的小种子公司生产出来的种子产量低、发芽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差,此外由于不重视检测及包装,往往很难得到市场青睐。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将近万家,其中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国内的种业和国际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国种业前10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13%。与国际种业前10强37%的份额相比差距一目了然。
政策动力足
在大部分受访的业内人士眼中,目前我国种业的发展并没有和战略地位相符合的市场地位,其中最致命的弱点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
这样的现状不但使产品无法和进口种子进行抗衡,整个行业也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许多企业生存艰难。而从长远来看,种业沦陷并不是危言耸听,而种业沦陷之后话语权的丧失,将对中国的蔬菜粮食种植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目前中国种业的现状应该引起多方的重视并寻找解决之道。
事实上,种子安全问题在中国一直受到高度关注。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种子法》;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此后,随着《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中国种子管理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得到健全。
2011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并在9月由农业部颁布细则文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政策的主体思想是以产业整合的方式推进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其过程是:通过调整研发资源投向(向商业化育种倾斜)、提升行业准入门槛来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农作物种业集团,从而实现劣质品种退出,优质品种高效推广。
而经过一年的推敲,近日,一份给未来中国种业发展“加油”的政策也有了面世的时间表。
农业部6日发布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多项种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表,其中,7月-10月份做好《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论证、修改等工作,争取年底前发布《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此外,专门为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种业发展基金也将于10月份成立。
“这必将加速中国种子企业的并购重组进程,未来小企业将逐步淘汰,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有专家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促使有资质、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种子行业有望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有消息指出,农业部将加快《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办法》和《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推动两个办法尽快出台。
据悉,中国种子市场份额已由2001年的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50亿元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种子行业具备战略地位,可以预见的是,2012年中国种业有望迎来政策发布的小高峰,我国的政策目标是形成一批具有研发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提升国内种业整体发展水平,受益密集出台的政策扶持,国内种子行业的向好发展趋势有望得以保持,具备一定规模或者研发实力的企业也将获得快速增长,我国种业未来增长潜力将更为显著。
新闻镜头
油菜地里的农技员
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张国建马不停蹄跑到小哨校区油菜综合试验基地抢抓节令进行播种。张国建是云南农业职业学院科研产业处处长兼任学校农场场长,由于连续3年旱情,云南的油菜生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天干缺水的情况下,抢抓节令适时播种,对保证油菜出苗很重要。”云南省农业科学经济作物研究院研究员王敬乔告诉记者,“由于干旱会导致病虫害提前发生,若按往年经验来防治就晚了。播种的节令与当地的气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要及早防治,统一防治,保证油菜齐苗壮苗。其次还要注意栽培方面肥料的使用问题。”
据了解,云南农业职业学院于2009年被农业厅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创业试点培训机构。2009年以来,农业厅分期投入近500万元在学院建设油菜综合实验站、生猪综合实验站、玉米综合实验站、马铃薯综合试验站和蚕桑经济研究室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撑项目,为全省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农科人员实行全程技术服务,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有什么弄不懂的,打个电话给农科人员就解决了,方便得很。按科技人员的安排,间苗、泼化肥两天内完成,千亩连片的油菜长势均匀一致,收获时用机械来操作,省工省力又省时。
针对3年连旱影响云南小春生产的实际,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加强抗旱材料创新、抗旱品种筛选及抗旱技术的集成示范。今年1-4月,体系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1500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利用体系油菜研发中心初步建立的抗旱评价体系,筛选出20余份抗旱材料,从育成品种中筛选出4个抗旱品种。油菜抗旱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示范,让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百亩核心及千亩综合技术示范样板在干旱之年仍获丰收。其中8个百亩核心示范样板比非示范区增产15%以上,6个千亩综合技术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增产10%以上,示范样板辐射带动面积达20万亩,凸显出强劲的节本增效示范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