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纳入国研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

11月12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七大农作物育种”作为6个试点专项之一纳入进来,即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将围绕种质创新、育种新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重点突破基因挖掘、品种设计和种子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基因,创制优异新种质,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效率提高50%,培育重大新品种并推广应用,推动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由43%提高到50%。

2016年度首批指南发布三个方向任务共15个项目,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任务方向的“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和“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等2个项目;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任务方向的“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抗病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等8个项目;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任务方向的“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育种和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等5个项目。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项目实施周期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按照国发64号文件关于先期启动5-10个试点专项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凝练形成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6个试点专项。

另据农业部网站消息,11月26日农业部将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会议,旨在总结交流种子工作深化改革支持种业创新的进展做法,研究部署落实《南繁规划》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贯彻新修订《种子法》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办发109号文件贯彻落实。

附:“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6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七大农作物为对象,围绕种质创新、育种新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重点突破基因挖掘、品种设计和种子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基因,创制优异新种质,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效率提高50%,培育重大新品种并推广应用,推动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由43%提高到50%。

专项依据总体目标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围绕种业科技创新链条系统设计并分解为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主要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玉米抗逆高产环境友好新品种培育、小麦优质节水高产新品种培育、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油菜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棉花优质高产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蔬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种子加工与质量控制、主要农作物种子分子指纹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0余个项目。

根据试点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农作物育种创新链条的特点和育种规律,2016年度首批指南发布三个方向任务共15个项目,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任务方向的“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和“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等2个项目;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任务方向的“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抗病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等8个项目;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任务方向的“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育种和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等5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1. 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

1.1 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研究内容:研究水稻、小麦、玉米初筛特异种质和应用核心种质的表型和基因型特点,重点开展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适于机械化等性状的多年多点表型精准鉴定,以及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建立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库;研究优异种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建立种质资源高效创新技术体系,创制携带地方品种和近缘种优异特性、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新种质,并提供育种利用;开展种质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完成8000份水稻、小麦、玉米种质资源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种质800份;创制优异远缘杂交中间材料700份、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纯系和导入系 1500份,创新目标性状突出且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300份,其中50份创新种质得到育种利用。【预期性指标】 建立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体系,研制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规范3套;引进交流种质资源;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及发明专利5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1.2 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研究内容:研究大豆、油菜、棉花和蔬菜初筛特异种质和应用核心种质的表型和基因型特点,重点开展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等育种性状的多年多点表型精准鉴定,以及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建立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库;研究优异种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创制携带野生近缘种和地方品种优异特性并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新种质,并提供利用;开展种质资源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完成7000份大豆、油菜、棉花和蔬菜种质资源重要性状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种质600份;创制经分子鉴定确证的优异远缘育种杂交中间材料500份,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纯系和导入系1200份,创新目标性状突出且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500份,其中100份创新种质得到育种利用。【预期性指标】建立规模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体系,研制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规范6套以上;引进交流种质资源;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及发明专利5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 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

2.1 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

研究内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异和演化研究,分析野生近缘种和栽培种的基因组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从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到现代品种演变过程中的选择信号,鉴定驯化与改良过程中受选择的基因组区段、单倍型和基因及其功能;研究重要性状关键基因组区段、单倍型和基因的演化规律,挖掘有利等位基因,明确其遗传效应;解析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主栽品种与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组成与典型性状的关系,阐明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30个以上重要性状形成和演化规律,确定80个以上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关键基因组区段,发掘优异单倍型和等位基因20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建立预测和筛选未来骨干亲本和主栽品种的技术体系,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2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应用遗传学、组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源-库-流、株型、衰老、营养器官、产量构成因素、光能有效利用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元件,解析其功能及调控网络,阐明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产量性状优异等位基因,并应用于育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产量性状基因40个以上,其中单个基因在当前主栽品种的背景下提高产量5%以上的基因5个;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产量性状优异等位基因4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高产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3 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应用遗传学、组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克隆主要农作物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健康功能品质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元件,明确其对品质性状的遗传贡献,解析其功能及调控网络,阐明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并应用于育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调控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健康功能品质等性状且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的基因4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4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优质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4 主要农作物抗病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克隆抗病(如水稻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等,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玉米灰斑病、茎腐病、粗缩病等,大豆胞囊线虫病等,油菜菌核病等)、抗虫(如水稻螟虫和飞虱、小麦蚜虫、玉米螟和粘虫、大豆食心虫等),抗逆(旱、涝、极端温度、盐、重金属等),水分高效利用等关键基因/QTL,鉴定其功能;揭示作物感知、传递、应答和适应病、虫和逆境胁迫的分子遗传机制及调控网络;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抗性优异等位基因,提出利用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抗病、抗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抗病、抗虫和抗逆基因40个以上,揭示抗病、抗虫和抗逆境胁迫调控网络3个;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5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4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抗性优异等位基因4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抗病、抗虫和抗逆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5 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

研究内容:克隆氮、磷、钾等养分高效利用的关键调控基因,解析养分高效利用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网络;研究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吸收积累及与光合作用和逆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阐明其作用机理;克隆提高农作物生物固氮效率的关键基因,明确其调控分子机制;克隆养分高效利用相关器官发育的关键调控基因,阐明器官发育与养分高效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养分高效利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提出利用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氮、磷、钾等养分高效利用形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调控网络;克隆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养分高效利用基因30个以上,揭示调控网络3个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30项以上;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养分高效利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30个以上,并应用于育种;创制养分高效利用新材料10份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6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理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种质基础,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及其利用模式;揭示杂种不育和种(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创新品种、亚种、远缘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开展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水平的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研发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方法,建立杂种优势分子育种体系;创制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以及组配强优势杂交种的突破性新材料。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研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新型不育系80份和恢复系100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创建和优化主要农作物的杂种优势类群;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2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7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创新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针对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解析产量、品质、抗逆、抗病虫、养分高效利用等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深入开展基于水稻全基因组变异的重要农艺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开展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转录组等研究,初步探索水稻3D、4D基因组,阐明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创制优异遗传育种材料;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解析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网络30项;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70个以上;创制优异新种质1000份,其中100份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建立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体系和基因资源平台;建立规模化基因鉴定利用与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8 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建立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分析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开展重要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掘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和调控元件,明确其功能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展重要性状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组与代谢组研究,解析产量及品质形成、逆境胁迫应答、资源高效利用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网络;开展全基因组优异基因的高效组合,创制优异遗传育种材料;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阐明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资源高效利用、生长发育等重要性状形成的调控网络30项;克隆具有重要生物学和经济价值的基因40个以上;创制优异新种质1000份,其中100份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建立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体系和基因资源平台;建立规模化基因鉴定利用与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3. 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

3.1 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

研究内容:创新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大豆、小麦、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核心种质,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及其利用模式;研究种、亚种、近缘种、生态远缘种、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强优势杂交种亲本快速选育技术,杂交种组配模式和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体系;创制强优势突破性新材料,以及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选育和示范应用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建和优化主要农作物的杂种优势类群;研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70项以上;创制优良亲本300份以上,其中新型不育系80份以上和恢复系100份以上;培育强优势农作物杂交新品种150个,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面积300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50项、发明专利4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以上。

分作物考核指标如下:

作物名称

约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

水稻

创建水稻杂种优势类群;研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培育水稻强优势杂交种30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

玉米

创建玉米杂种优势新类群;研制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份,其中“三高”自交系15份以上;培育玉米强优势杂交种30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面积9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

油菜

创建油菜杂种优势类群;研制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培育油菜强优势杂交种25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

棉花

创建棉花杂种优势类群;研制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培育棉花强优势杂交种25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示范推广面积4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5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以上。

大豆

创建大豆杂种优势类群;研制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0份和恢复系15份以上;培育大豆强优势杂交种15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2%以上;示范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

小麦

创建小麦杂种优势类群;研制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10项;创制优良亲本50份,其中新型不育系15份和恢复系20份以上;培育小麦强优势杂交种15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示范推广面积15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

蔬菜

研制主要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8项,创制优良亲本材料50份,其中优良不育系10份,优良自交亲和系及雌性系20份;培育优势蔬菜杂交新品种30个,比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推广100万亩以上。

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0项;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7项

有关说明:申请单位应按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大豆、小麦、蔬菜等分作物申报。

3.2 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研究内容:开发新型功能分子标记,精细定位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获得经济实用的分子标记;整合重要性状的表型和基因组等数据库,研制分子设计育种软件,构建粮食作物分子设计信息系统;研究复杂性状主效基因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建立高效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基因聚合,创造有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材料,创制并示范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定位和标记重要性状基因120个以上,获得育种利用的分子标记220个以上;研制多性状分子聚合技术8项以上;创制育种新材料150份以上,优异亲本40个以上,选育新品种40个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当地三种以上主要病虫害;新品种示范推广1500万亩以上;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5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开发新型功能标记1200个;建立重要性状的表型、基因组数据库5个以上,并实现信息共享;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3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3.3 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研究内容:定位和标记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获得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低成本、高通量、高效率的SNP前景选择技术及背景选择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完善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整合重要性状的表型、基因组等数据库,构建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信息系统;聚合优异基因创制育种新材料,培育并示范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定位和标记重要性状基因80个以上,获得育种利用的分子标记180个以上;研制多性状分子聚合技术10项以上;创造育种新材料150份以上,优异亲本20个以上,创制新品种40个以上,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抗当地二种以上主要病虫害;新品种示范推广1000万亩以上;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2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开发新型功能标记800个;建立重要性状的表型、基因组数据库3个以上,并实现信息共享;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3.4 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育种

研究内容:研发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准确识别和分子跟踪选择新技术,建立新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或基因定向转移新技术,完善分子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体系,挖掘鉴定远缘属种中可用于主要农作物品种改良的新基因源;研究染色体片段易位与渗入机理,构建以远缘杂交材料和染色体片段渗入系群体为核心的育种材料,聚合优异基因,创制育种新材料,培育新品种;开展大小孢子培养、高频率诱导等单倍体育种技术及体细胞融合研究,并用于快速获得纯合育种新材料;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2项以上、单倍体育种技术1项以上、体细胞融合育种技术1项以上,大小孢子培养育种技术1项以上;建立染色体研究新技术1项以上;创制主要性状优异的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易位系等非整倍体材料2000份以上,高频率诱导系5个以上;构建主要农作物各8种以上重要基因型的染色体片段渗入系群体;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100份以上、优异亲本5份以上;培育优良新品种10个以上;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8项以上、发明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3.5 主要农作物诱变育种

研究内容:研究高能重离子辐射、空间诱变、地面模拟等诱发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变异的分子生物学效应,解析DNA损伤修复与突变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提高诱变频率和诱变育种效率的新途径、新方法;创制大容量、呈梯度的主要农作物主栽品种突变库,建立目标突变基因高通量定向发掘平台,创制产量、品质、抗病、抗逆、株型等重要性状突变新材料,培育和示范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探索诱变技术知识产权评价、技术服务机制与育种发展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诱变技术及突变体筛选技术4项以上;阐明不同诱变因素诱发主要农作物变异的分子机理;创建主栽品种的突变体库3个以上;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100份以上、优异亲本5份以上,培育优良新品种10个以上;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8项以上、发明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以上。

支持年限:2016-20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申 报 要 求

1.以项目为单元申报,内容需覆盖该项目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2.项目申报单位(包括参与申报单位)、申报人(包括参与申报人),对同一项目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与参与。

3.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项目的示范推广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相结合。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序号

姓 名

单 位

职称/职务

1

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教授

2

戴陆园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3

李云海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研究员

4

余四斌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5

马殿荣

沈阳农业大学

教授

6

孙其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7

李建生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8

赵团结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9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

教授

10

宋美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员

11

吴江生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12

李云昌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员

13

杜永臣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员

14

李国景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15

田冰川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6

宋维平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7

张立阳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18

杨庆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19

龚继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