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法推进农业现代化升级
发表日期:2015-11-19 03:25AM 阅览次数:
十三五规划与“深农改”点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上述政策的重点仍是农业现代化,但政策中对于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从一位追求产量,转向重点推进农业模式转型,实现农业产出高效、品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平衡。
具体有五大亮点:1)从“粮食安全”变为“口粮安全”,弱化农业发展唯“产量论”;2)强调产业体系重构,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养一体,农林牧渔结合等),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3)大篇幅指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并推进农民合作社股份制发展;4)首次单独论述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问题;5)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其中,第二、三、四点与投资关联度更大,标的如我们所料重点还是三产融合,尤其是农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以及农村金融。价值标的:大北农、诺普信;弹性标的:华英农业、智慧农业。近期农业金融或还有政策出台。
新种子法:核心是鼓励品种创新。本次种子法的修改目的有三: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种业。亮点方面:1)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简化,加快新品上市速度:设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预期内),同时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下放到省一级农林主管部门批准。同时,缩小了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范围,取消了农业部及各省对主要农作物的确定权,减少了品种管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并简化了品种登记程序。改革完善品种审定制度是简政放权的主要体现;2)加强新品种保护。新种子法新增加了“新品种保护”一章。”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促进育种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新品种保护加入种子法,保护的力度、强度、范围和内容将加强,品种创新将有更好的保障;3)再度强调商业育种和基础育种分离。新种子法明确支持科研院校和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鼓励科技人员依法取得研发收益,持科研单位人员向企业流动,所以这次的政策支持同时也是国家的政策,就是国家的科研教学单位向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方面发展,商业化育种主要由企业承担,在政策支持和走向上也体现了这个内容;4)提出加强转基因品种管理,建立追溯制度,逐步使转基因品种的审定、种植有法可依有据可查;5)加大打假力度。
但新种子法有低于预期之处:1)对生物育种创新方面涉及的篇幅较少,农业部换届前还是对这方面比较谨慎;2)在商业育种和基础育种分离,加大打假力度等方面的内容比较虚。
尤其是保留了原种子法第37 条,允许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可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总体看,新种子法还是较旧版本有些许进步,中长期利好优质种企发展壮大。从中长期看好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等种业龙头,适度关注政策行情短期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