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科学家获德国科研大奖 奖金高达1100万
德国洪堡基金会11月17日颁发2015年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奖(以下称索菲娅奖),中国学者庄晓莹获奖。
索菲娅奖是德国奖金最高的科研奖项之一。获奖者可获得最高165万欧元(合约1121万人民币)资助,在德国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和购买实验设备等,进行为期5年的创新科研。今年共有6名国际青年学者奖者,他们的年龄介于31至33岁间,分别来自中国、荷兰、俄罗斯、瑞典、罗马尼亚和阿根廷。
中国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庄晓莹是今年唯一一名获奖的中国学者,也是该奖项自2002年设立以来第七名获奖的中国学者。
32岁的庄晓莹在颁奖典礼当天表示,很荣幸获颁这一奖项。她将从今年12月起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连续介质力学研究所开始她的研究项目,研究重点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设计一种开源的计算机模拟平台,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设计新一代的复合材料。“我希望能够设计出一种多尺度的材料分析框架,支持下一代纳米材料的设计,”她说。
庄晓莹说,她计划在项目中与中国、美国和法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并希望在项目结束后,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对市场有用的产品,再带回中国。
通过该项目庄晓莹可以直接在德国招收博士后和博士生加入研究团队。洪堡基金会早前宣布获奖名单时,庄晓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如按国内程序走,她还要等几年才有这样的资格。“博士后在国内的体制和氛围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欧美体系的博士后职位相对更专注,竞争也更激烈,优秀的团队成员对于顺利实现研究计划十分重要。”
庄晓莹还谈到,过去十年,中国创造条件吸引了大批海外科学家效力,同时也让中国学者走向世界。这点无论从规模和国家投入的力度上,都是过去几十年不能比拟的。
她说:“现阶段,我们科研成果的数量值得肯定,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个人认为远没有到值得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最后,我们做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转化为国家的核心科技竞争力,目前来看我们离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洪堡基金会主席赫尔穆特•施瓦茨说,庄晓莹在科研方面表现非常出色,先后在中国、英国、挪威的学习研究经历也让她成为索菲娅奖的理想获得者。此外,先前的6名中国获奖者也在德国圆满完成了工作,“我们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施瓦茨还在颁奖典礼上提出,希望获奖者所到的德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能够给予他们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并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在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挫折中成长。
施瓦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青年人才需要信任与自由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施展他们的才华。“我们想尽早发现年轻的科研人才。如今获得洪堡基金会资助的学者超过2.7万人,包括5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其中的39人在获得诺奖前很久就被洪堡基金会发现,我们对青年人才有着敏锐的嗅觉。”
索菲娅奖由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每两年颁发一次。该奖旨在招揽国际科研人才,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并在事业起步之时就与德国建立科研合作。获得博士学位6年以内,在德国以外工作的科学家均可申请这一奖项,研究领域不限。
庄晓莹也表示,有想法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建树的年轻科研人员特别需要扶持,以帮助他们在有冲劲的时候干一番事业,索菲亚•柯瓦列夫斯卡娅奖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绿色通道,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研究理想。
“年轻人博士毕业后最需要得到支持做研究,特别是那些有自己想法又在国际上有一定建树的科学新秀。需要一种特殊机制让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先冲上去,让他们在有冲劲的时候做一番事业。”
“很多前沿课题是有时效性的,各个国家都在竞争,抓住这个时机,让年轻人放手一拼太重要了”,庄晓莹说。
索菲娅奖已颁发过8次,获奖者超过百人。这些人中,大约三分之二选择留在德国。施瓦茨说,“我们希望获奖者能留在德国搞科研,但如果他们走了,我们也希望他们是德国的朋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失望过,几乎所有获奖者都利用这笔资助很好地完成了科研工作,并带起了一批新人”。
庄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