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遇尴尬“升值”之路成首选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洪暹国曾经表示,中国高端农机市场有着丰厚的利润诱惑,却让外资企业基本垄断了这一市场。比如喂入量每秒八公斤以上的收割机、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采棉机、水稻收割机、甘蔗机、喷药机、高端农机具等高端农机市场的90%都被外企垄断。


资料图
事实上,中国农机一直以来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大抵都是这样的:低端、低价、低品质。而外国品牌则恰恰相反:高端、高价、高品质。如此一来,国产农机的处境就变得相当尴尬。中国作为养活着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农业大国,自家生产的农业机械却如此不堪,着实令人唏嘘。我们不禁要问,谁阻挡了中国农业机械的“升值”之路?
“硬伤”无法回避
工信部在《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中作出了类似的表述:我国生产的多数农机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产品可靠性以及产品结构等指标,相当一部分只达到经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70年代水平,少部分产品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技术水平,个别产品达到20世纪末期国际技术水平。尤其是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差距更为明显,短期难以突围。“不少高端农机技术差距在30~40年之间。”业内人士不无遗憾地表示。
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结构不平衡也是影响“升值”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就地区而言,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还有4个省份低于40%,贵州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粮中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双季稻地区机插秧水平、甘蔗主产区、棉花产区、油菜产区机械化提高比较缓慢,经济作物机械化许多环节还是空白,烘干、高效植保、初加工环节机械化也刚起步。
对手强大 差距悬殊
市场上的厮杀原本就足够惨烈,如果碰上的对手又是一些段位超过自己好几级的,那真是不幸中不幸。巧得很,这正是中国农机企业的遭遇。
目前,欧美五大农机企业——迪尔、纽荷兰、爱科、道依茨法尔、克拉斯,日本的三大农机企业——久保田、洋马、井关,韩国的三大农机企业——大同、东洋、乐星等均已在我国建厂。我国的农机企业正被外企不断吞并,本土企业的行业主导地位正在快速下降,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本土企业人才流向外企,民族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中小农机企业的生存越发困难。
然而,以上这些,就是当前中国农机行业的全部了吗?我们就这样任由竞争对手蚕食如此巨大的市场吗?当然不可能!如今的中国农机正在蓄势发力,低端形象悄然改变,强烈的崛起旋风已经向对手快速逼近。
高端农机刻上中国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将通过瞄准高端农业装备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技术难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为目标,以发展先进适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的环保型农机产品为载体,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致力于推进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促进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并迈向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强国。
事实上,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农机企业的共识。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正在通过整合资源、战略重组和自主创新快速地进入中高端,并向高端转移,努力改变国内农机中高端市场几乎被国外洋品牌垄断的局面。
尤为可喜的是,在过去的两年,为数众多的民族品牌纷纷进军农机行业。比如工程机械行业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发动机领域的江淮动力和潍柴动力、摩托车领域的宗申动力、汽车领域的北汽、吉利、东风等,他们将通过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独立设计出配置高端、性能稳定、外观新颖的产品,缩短并超过欧美技术差距,实现中国农机在全球高端市场的重量级“话语权”。
我们看到,在刚刚闭幕的德国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就已经出现了中国高端农机的身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zoomlion品牌拖拉机系列产品是由中联重科欧洲研发中心团队和北美研发中心团队联袂打造,底盘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与欧洲同步,主要参数和性能均达到欧洲技术标准。
雷沃重工也在本次展会发布了包括阿波斯5000、6000、7000三个平台的拖拉机,其中阿波斯5000系列拖拉机为全球首发。其中,阿波斯5130型拖拉机在与国际顶尖品牌拖拉机同台竞技中获得殊荣,被授予欧洲“年度拖拉机银奖”。
差距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代表着进步的空间。我们不否认对手的强大、差距的巨大,同样,我们也不放弃对创新的追求、对技术的改进、对品质的提升。当前,农业机械的高端行列,已经出现了中国品牌,今后,这个队伍的中国名字会越来越多。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农机会成为高端、高价、高品质的代名词。(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