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河南直播稻技术在南北稻区均成功

《中国科学报》, 11月11日: 第6版,科研

本报讯 近日,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室主任尹海庆透露,经过两年试验,他们结合当下生产实际提出的直播稻技术在河南沿黄稻区的开封市和河南南部的信阳市种植成功,并获得丰收。

据悉,直播稻技术是一项古老的种植方式,是指不用育苗移栽,直接利用种子播种,播种出苗期采取旱管或湿管,成苗后与移栽水稻管理一样。在我国水稻生产大多采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后,直稻技术逐步被遗忘。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量人工外出务工,导致农业从业人员锐减,加上水稻育苗移栽生产程序复杂,劳动强度大,很多地方出现稻田撂荒现象。

为此,尹海庆带领的课题组根据各地实际,培育适合在当地接麦茬或油菜茬播种的直播稻品种,在试验性种植获得成功后于今年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在河南两地均获得了丰收。

尹海庆表示,他们在信阳市使用的品种是郑稻19,而在开封市使用的是郑旱10号,研究配套了适宜于品种和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重点落实直播稻栽培“一播全苗”“化控封闭除草”和“早促、中控、后补”“少吃多餐”等关键技术措施。

通过现场实打验收,信阳市直播稻在罗山、新县、息县等地种植示范,示范面积1000亩左右,百亩连片平均亩产633公斤,单个地块最高亩产715.9公斤,高于当地600公斤亩产的平均水平。开封市核心示范区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辐射区5000亩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00公斤,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达650公斤。(史俊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