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种与适宜区的“化学反应”
发表日期:2015-11-10 02:44AM 阅览次数:
10月底的黑龙江,已经降下了第一场雪。各地的玉米收获也陆续进入尾声,满载玉米籽粒的卖粮车在路上蜿蜒排起了长队,不少黑土地都完成了收获、整地,进入“黑色越冬”状态。
作为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黑龙江近年来玉米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达到10780万亩,比2006年增加了近2倍。玉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适宜品种的助力,尤其是黑龙江气候类型复杂,对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省南北积温可相差1000℃左右,适宜的品种才能最有效地将积温转化为产量
提起黑龙江,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广袤无垠、土壤肥沃的黑土地,然而对玉米种植来说,并非如此简单。“黑龙江是全国玉米生产类型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曹靖生告诉记者,目前全省的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一、二、三、四四个积温带,并已扩展到第五积温带中限,南北积温最大可相差1000℃左右,这就对品种提出了不同要求,在其它地区表现好的品种不一定适合在黑龙江种植。
寒冷地区种玉米,首先要解决品种问题。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位于第四积温带末,年积温只有2300℃左右。2009年以前主要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因为温度太低,玉米的产量一直徘徊在六七百斤左右,成不了规模。2009年,农场引进了适宜积温2100℃的“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玉米种植面积很快从300亩扩大到了今年的30万亩。
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北安农垦富龙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淑英说:“我们这里种地就是要抢积温,这个品种早熟、脱水快,有利于后期及时收获、及时整地。”她今年种了7000多亩玉米,品种都是“德美亚1号”。
而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德美亚3号”是主要的玉米品种。“我们这里的积温有2400℃~2500℃,种适宜积温2300℃的‘德美亚3号’正合适,如果种同系列的‘1号’就有些浪费了。”友谊农场的农民郭敏说。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介绍道:“‘德美亚’并不单指一个品种,而是1号、2号、3号三个品种的统称。每个品种的适宜积温和成熟期都有差别,适宜种植的区域也不相同,我们会针对不同地区推广不同品种。”
早熟、脱水快,才能做到“秋起垄、秋保墒”,保障来年春耕顺利进行
对于黑龙江的玉米种植户来说,时间格外重要。这里春旱严重,只有及时收获玉米、起垄整地才有利于保证土壤墒情,保障第二年春耕的顺利进行。“就是常说的‘秋起垄,秋保墒’。”赵光农场副场长苏兴俊说,“10月25日,我们把玉米都收完了,地也整了一遍,27日就下了第一场雪。如果前期收获不及时,很可能来不及整地,影响来年的生产。”
而对气温条件相对宽裕的友谊农场来说,时间就意味着效益。提早上市,有利于抓住玉米商品粮市场空白期,提高玉米售价,增加农民收益。郭敏说:“‘德美亚3号’成熟早,抓早市场特别好。10月10日之前卖家会主动联系我收购玉米,价格也高。之后收的就都要自己联系卖家。”用友谊农场农民杨德清的话来说:“有的卖玉米的钱都花完了,有的还没见到钱。”
抢时间靠的不仅仅是成熟期短,还有机械收获。“在黑龙江省真正适合粒收的品种只有德美亚系列。”刘显辉说。籽粒直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过去得掰棒子,运回家放一个冬天,到了春天再脱粒、晾晒、卖粮。占场地不说,粮食还不能变现,直接影响到第二年播种。现在有了籽粒直收,直接在地头收粮卖粮,又快又省事。”孙淑英对此深有感触。
郭敏今年种了900亩玉米,用一台收割机两天就全部收完了,种了十多年地的他说:“这在过去可不敢想。”
播种机从不爱用到抢着用,一个品种带动了种植结构、生产方式和理念的变化
一个品种带来的变化能有多大?很可能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各个方面。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这样评价:“‘德美亚’系列品种在我国开机收籽粒之先河,降低成本,减少损失,适应了生产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起到了引领作用。”
对于黑龙江来说,“德美亚”系列品种首先带来的是种植结构的变化。刘显辉说:“让原来不能种玉米的地方能种玉米,原来能种的产量更高。”北安管理局种子管理局局长宫玲介绍,自从引进“德美亚”系列品种以来,玉米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28.9万亩发展到了2015年的199万亩,产量也有了大幅提高。
除了种植结构,更重要的是种植方式和理念的转变。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就有“德美亚”系列品种的助力,一个穴里一粒种,对种子质量要求很高,如果出芽率不达标就会影响产量。而“德美亚”系列品种出芽率达到92%以上,高于国家标准。
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刚开始推广播种机和精密播种的时候,农民嫌价格高,不爱用,结果试了一年后第二年抢着用。农场副场长王德仁算了一笔账:“过去人工播种一公顷需要70斤种子,现在只需要50斤左右,不仅节省种子,秋天收获的时候每亩还能多收入100元,有了效益农民自然愿意用。”
起初因为过去种小麦、大豆用的机械不适合玉米生产,赵光农场换了新的播种机。而随着玉米种植的迅速发展,农场的耕种机械“鸟枪换炮”,陆续更新换代了一遍。“我们现在用的都是带有远红外监控和卫星导航自动定位系统的播种机,播种误差在2公分以内,植保和收获也都换了新的。”苏兴俊告诉记者。
记者在黑龙江见到的种“德美亚”的农民,几乎都是西服革履,看不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因为对他们来说,种地更多的是选择品种、操纵农机、联系卖粮等脑力劳动。
盲目选择晚熟品种得不偿失,告别越区种植,让玉米正常成熟
目前在黑龙江,玉米仍然是种植效益较高、风险较小的大田作物,尤其是近10年来玉米最低收购价不断提高,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区域不断北扩,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越区种植。
据曹靖生介绍,品种越区分两种情况,南种北移会出现植株变高,含水量高,不能正常成熟;北种南移则会使植株变矮,长势差,减产。因为相同条件下,晚熟品种产量更高,因此农民往往倾向于选择中晚熟品种。而不考虑当地积温盲目选择晚熟品种,会使玉米达不到完全成熟,影响其品质。他举了个例子:“1999年,黑龙江省普降早霜,影响了玉米熟期,当年玉米淀粉含量只有68%,而往年则为72%。”
品质下降了,收益也会受到影响。集贤县一家合作社今年种了1000多亩晚熟品种,10月底只有七分熟,不仅产量降低,每斤的价格也比正常成熟的玉米低2~3角,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伟说:“美国农场主选择玉米品种时往往会留出100℃的积温,即适宜积温比当地积温低100℃的品种,这就留出了抵御风险的余地。
曹靖生说:“由于越区种植等原因,目前黑龙江省50%左右的玉米没有达到完全成熟,造成玉米品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建议适当减少玉米种植,引导玉米和大豆和理轮作,控制高寒地区的玉米种植,合理施肥,合理耕作,让玉米正常成熟。
高粱染红黄河三角洲
首届黄河三角洲高粱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暨新品种观摩会展示了37个高粱品种植株一般在1.5米以下。这些矮秆新品种优点十分明显:不仅抗倒伏,而且耐盐碱、耐贫瘠。可以生长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里。
黄河三角洲拥有800多万亩土地而且每年黄河携带泥沙新造陆地2万亩。其中茫无际涯的盐碱地有待开发。盐碱地的盐分含量较高一般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因脱水而死亡农作物更是很难在盐碱地生存。
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高粱科研团队立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在高粱耐盐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们自主选育出的高粱杂交种“济甜杂2号”是山东省审定的第一个甜高粱杂交种,生物学产量高、叶病轻、具有较强的耐盐抗逆性,不仅可用于生物乙醇的生产,也是优良的青贮饲料。高粱杂交种“济粱1号”抗倒伏、抗蚜虫、耐盐碱,经过多年试验表现良好,亩产达到500公斤左右。(李竟涵魏东陈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