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豆丰产利空,豆类粕类反弹压力重重
作者:林雅妃 通信信息报
本周为11月第一周,经济数据频繁出台,特别是关联农产品方面的数据较为突出。从市场预测来看,全球豆类基本定调增产,本次USDA报告前瞻偏利空。国内基金多头减仓意愿明显,或等新一轮下跌行情启动后进仓。
非农又成美元关健影响因素
2015年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与上月持平。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近两个月走势总体平稳;中型企业为48.7%,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为46.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持续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2.2%,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上方,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平稳扩张态势。新订单指数为50.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改善。从业人员指数为47.8%,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持续处于临界点下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回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用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仍低于临界点。10月份整体PMI并未给市场带来惊喜,对于大宗原材料的大幅需求未起到提震作用。
本周又进入非农超级周,美联储在议息决议中表示,是否在下次一会上升息,要取决于在就业和通胀目标上取得的进展。美联储还去掉了有关全球经济不利因素对美国经济活动的影响的措辞,这加大了市场对美联储12月份加息的预期,美元指数再度表现强势,市场更多焦点在买入美元上,后期对原油及大宗商品恐仍有一定的打压。
粕类需求下降制约期价
日前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大豆产量高企,期价或受压回落。美国农业部将于周一发布周度作物进展报告,根据分析师预测,截止到11月1日,美国大豆收获将会完成91%到93%,高于上周的87%。当前美豆收割基本完成,截至10月22日,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数量为280.61万吨,创年内新高。
据IGC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2015/1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3.662亿吨,高于上月预测的3.643亿吨,也高于上年度的3.535亿吨。2015/16年度全球大豆消费量预计为3.171亿吨,高于上月预估的3.151亿吨。由于产量和消费调高幅度基本相同,所以2015/1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测值基本不变,为4910万吨,略低于上月预测的4930万吨。
11月巴西降雨有利于大豆播种。AgRural数据显示,上周巴西大豆播种20%,去年同期为16%,五年平均值为30%。而IGC将2015/16年度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值均调高100万吨,分别为9900万吨和5700万吨。
此外,中国2015/16年度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8000万吨,高于上月预测的7950万吨,也高于上年的775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中国10-12月进口大豆将达2200万吨,同比增18%。日前,USDA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0月22日2015/16年度美国对我国大豆销售总量为138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2.7%。对我国大豆出口装船量为592.64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510.83万吨。当周对我国装运173.95万吨大豆,上周装运178.84万吨。迄今已对我国售出待装船2015/16年度大豆数量为793.33万吨,去年同期为1548.16万吨。
上周国内东北地区猪肉价格重回8元/斤,华北、华南、华东地区猪肉价格弱势震荡。猪粮比在8:1附近徘徊。鸡蛋价格继续于近几年低位运行,养殖利润继续回撤。主产区鸡蛋及肉鸡价格分别于近3年和近5年低位运行,当前蛋鸡养殖利润亏损程度已近20元/羽,肉鸡养殖利润也在-1元/羽附近。
东北地区玉米临储收购标准日趋严格,普通粮源更多流向市场,玉米淀粉价格持续降低打压深加工,企业利润继续回落。美玉米出现小幅上涨主要是西部推升现货基差的原因,但收割后价格可能会出现上涨。
国内新粮上市,国储陈粮及进口玉米拍卖市场持续冷清,连续几个月成交率低于2%;现货市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持续低迷,行业利润再次转负,部分饲料企业依然看空玉米市场。收储已经开始,市场静待收储情绪释放。饲料类整体反弹力度有限,这或对短期粕类上涨形成制约。
连豆反弹正是加空好时机
从当前情况来看,美豆收割顺利、丰产供应充裕压制美豆反弹走高,但近几周美豆周度出口销售良好给美豆带来支撑,巴西大豆主产区迎来有利降雨,利空美豆期价,也压制国内油粕价格。
后期国内大豆采购加快,压榨企业开机率保持较高水平,受后期养殖行业恢复缓慢压制粕类饲料需求的影响,粕类弱势格局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