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将对柞水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普查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国家农业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指南的通知》(农办财〔2015〕58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5〕26号)有关精神,接省、市种子管理站的通知要求,我县被列为2016年启动县份。近日,县农技中心集中技术力量,组织编制了《柞水县物种资源保护费(农作物)项目申报书》,计划在2016年对柞水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与收集工作。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两次普查,但涉及范围小,作物种类少,尚未查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近年来,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的变化,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属亚热带至暖温带季风气候区过渡地带,境内海拔垂直高差大,地型地貌复杂多样,适宜于各种作物种群的生长,属于种质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对全县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粮食作物中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4大类25个农家种,其中玉米品种中在我县推广历史悠久的“二黄早”、“金皇后”。小麦品种中的“洋麦”、“碧马益”等品种有着极强的耐旱、耐瘠性,后逐渐被新型玉米杂交种、小麦高产新品种所代替,现已处濒临灭绝的危害境地。因此,尽快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查清我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加强本地优势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我县携带重要基因的种质资源十分迫切。
这次普查与征集,主要是对辖区内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等各类主要农作物的品种资源情况开展系统普查,掌握各个品种来源、数量、分布、特征特性及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开发利用等情况。征集当地古老、珍稀、特有、名优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30份;编写《柞水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名录》。从而清楚掌物柞水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保有数量等现况,对柞水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保护,特别是对有重大利用价值和正在迅速消失的地方品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能够进行妥善保存与合理利用,为未来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基因资源,为今后农作物育种提供种质资源保障,以促进育种部门选育更多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进而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当地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辜胜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