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融合之路任重道远
发表日期:2015-11-05 02:03AM 阅览次数:
①优质果茶种苗繁育基地
②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自从被今年一号文件首次单独提出以来,社会各界再次聚焦农业产业融合。而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融合受到格外关注。
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融合的步伐正在加速。
近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融合培训班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指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园地,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他全面阐述的“第六产业”的内涵,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科技园区助力农业现代化
自从1994年国家批准建立第一个综合型现代农业科技园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辛岭看来,园区基本实现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开发、集成与展示、示范、推广”的建园初衷,在“引领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自2001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正式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全国分六批先后共建立了15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遍布全国大部分省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园区累计引进培育新品种3082万个,推广新技术1.6万项,建成新技术核心区300万亩,示范区5000万亩,辐射区2亿亩。园区农业科技贡献率约60%,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70%。园区入驻涉农企业约7000家,年产值4827亿元。园区累计培训农民超800万人,2013年园区吸纳农村就业人数达到76.3万人,园区平均农村纯收入高出周边地区30%以上。
2013年12月30日,作为我国农业科技界的重要改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开始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化管理向联盟主导的社会化管理模式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以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为例,2010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科技部、农业部共同启动建设北京农科城。在今年5月31日举办的5周年成果发布系列活动现场,《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北京农科城以科技创新带动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了13个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打造了生物种业、奶业、生物燃气等11条品牌产业链。
北京农科城领导小组联合办公室主任、科技部中国农村信息中心主任贾敬敦表示,北京农科城建设还有众多成果,如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研究院,探索应用新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制度;推进“第六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的杂交小麦股权合作,使产学研合作落到实处。
产业融合是现实之需
尽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历史短、发展快、可资借鉴的经验不足以及我国农业体制制约等多方面原因,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经营效益较差、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现象。”辛岭表示。
辛岭举例说,如许多园区忽略了与市场的接轨,在建园的过程中只考虑到了生产,没有对市场作深入的研究,对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心中无数,只能是模仿重复,盲目跟进。其结果是各地的园区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单一,形成新的卖难。
安徽省合肥仙临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吕治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农业科技园区为了建设,将农村拆迁,“没有达到人与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今年一号文件首次单独提出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或许是解决的办法之一。而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的“第六产业”也因此走进大众的视线。
何为“第六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研究员程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针对日本农业面临的发展窘境,今村奈良臣首先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就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
“按行业分类,农林水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则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等为第三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内涵。”程郁告诉记者。
“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农业,是现代化的‘第六产业’。”而张来武认为,新常态下社会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经济结构,经济学理论不是传统的三次划分,而是六次划分。
张来武表示,除一二三产业外,第四产业是有信息公共平台支撑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及其服务业,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第五产业是文化支撑服务平台下的创意产业及其服务业。
“把传统的一产延伸到二产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再扩张至物流配送等三产,并依靠第四产业和第五产业将一二三产融合起来形成的综合产业,就是‘第六产业’。”张来武说。
程郁认为,无论是电子商务及其服务业还是创业产业及其服务业,终究要归到农业生产的服务业里。“作为新兴产业,强调其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赞同将其单独列出来。”
农业需要什么,园区服务什么
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刘明国看来,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角度和途径很多,但对我国而言,必须强调和始终坚持一定要把农业作为基点,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务农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农业以外,在二、三产业所关联的各种业态中,能够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很多,比如科技、信息、市场等服务行业以及工业企业等。
以合肥仙临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例,园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粮食生产、花卉苗木、设施蔬果、水产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保障,以光伏清洁能源、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作为发展动力,以科技服务、培训接待、养生养老等多元休闲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一二产业的延伸拓展产业,同时将美好乡村建设融进产业体系,“力争打造一个国内具有特色、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园。”吕治春告诉记者。
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且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高度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业内专家认为,休闲农业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值得高度重视和借力的重要业态。
事实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千家万户的农民都行动起来,但由于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特别是传统小农户很难在推进融合发展上发挥大的作用。
郑风田介绍,在发达国家,企业自己的研究技术,并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没有所谓激励问题。“我国研究机构和大学基本都是政府的,科技园区也主要由政府管理,进行产业融合应避免走形式,不是简单推广几个技术,这需要有盈利机制,让农民得到实惠。”
此外,刘明国认为,从我国实际出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要调动广大传统小农户的积极性,更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0万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万家,其中省级以上1万家,国家级12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万家左右,50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农户317.6万户。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实践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应在今后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更大活力,推动其发挥更大的生力军作用。”刘明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