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扩编"寄生蜂军团"守护亚洲最大苹果基因库
新华网,2012年05月30日,作者: 赵春晖 王文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27日电(记者赵春晖、王文)赶在盛夏来临之际、成虫产卵之前,我国林业专家再次扩编新疆“寄生蜂军团”,“清剿”为患天山野果林的小吉丁虫,阻止虫患在这个亚洲最大的“苹果基因库”中蔓延。
眼下,在位于西部天山谷地陡坡两侧的野果林中,我国林业科学家正展开新一轮“天敌防治”效果追踪调查:从今年5月10日至今,他们已在这一区域放飞寄生蜂80万只,“追杀”小吉丁虫。
小吉丁虫目前已成为天山野果林的“心腹大患”,它们寄生在果树的枝干或者皮层里,不断蛀食,造成果树皮层干裂、枝叶枯死,严重的整株树木死亡。据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局调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小吉丁虫以来,伊犁河谷患虫害的野果林已超过5.4万亩,并且仍在快速蔓延。仅在新源县境内,今年就有4成野果林遭遇虫啃出现大面积枯萎,部分山坡因失去绿色的掩映,变成了秃岭。
正在西部天山林区负责放飞和追踪调查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智勇博士说,这是他所在的课题组第4次在这一区域释放苹果小吉丁虫的天敌,截至目前,放飞的寄生蜂总计已超过220万只。
位于天山腹地的野果林总面积达14.4万亩,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野生果林,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的新源县、巩留县境内。这里拥有众多原始野生苹果、核桃、杏、李等品种,被国内外林业专家誉为世界最大的野生苹果基因库之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从山东省引进苹果苗木时,这种果树虫害首次传入新疆伊犁河谷,不久开始在天山深处的野果林中扩散。这使得当地野果林的果实、种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了野果林的自然更新。由于小吉丁虫在伊犁河谷没有天敌,当地林业部门每年采取剪枝焚烧、喷雾打药和钻孔注药等方法救治野果林,但仍很难避免虫害大面积暴发。
2010年6月,我国林业专家首次在这一区域投放小吉丁虫的天敌寄生蜂,试图找到有效的方法拯救这片世界罕见野果林。
寄生蜂体型只有蚂蚁大小,却对小吉丁虫有较强的搜索和攻击能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中发现,它们可以在树皮外“锁定”目标,钻入树皮下,沿着蛀洞搜索小吉丁虫的幼虫。寄生蜂杀死小吉丁虫后,在其尸身上产卵。蜂卵孵化后靠小吉丁虫的营养生存,繁衍生成新一代的寄生蜂,飞出去控制更多的小吉丁虫。
王智勇说,今年5月放飞的寄生蜂为白蜡吉丁肿腿蜂、落叶松吉丁肿腿蜂和苹果小吉丁肿腿蜂,其中,苹果小吉丁肿腿蜂是第一次在这一区域放飞。
他说,寄生蜂放飞已持续3年,但仍处于实验阶段。由于野果林东西绵延150多公里,虫害发生特点的差异较大,危害程度也不同,特别是山高坡陡,给追踪调查带来很大困难。但他同时表示,在国内其他不少地方,使用寄生蜂防治天牛、小吉丁虫等蛀干性害虫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甚至同样是在伊犁河谷,5年前,当地林业科研部门就曾在伊犁河南岸使用寄生蜂防治天牛,并获得成功。
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每次放飞之后,连续两个多月的追踪调查都有新的进展。调查显示,即便在气温较低的天山山区,寄生蜂也能寄生在苹果小吉丁虫的幼虫体内,完全可以有效遏制虫害蔓延。
更令专家们振奋的是,追踪调查还意外发现,这两年放飞的寄生蜂的后代,居然在天山腹地的野果林越过了寒冬,这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这意味着寄生蜂可以在这里独立自主地繁衍,完全具备建立新种群的可能性。”王智勇说。
尽管如此,由于环境不同,害虫的生物特性和活动规律也不同,放飞寄生蜂的品种、投放密度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区域投放多少,密度多大,才能建立新的种群,这都是专家们今后追踪调查的主要内容。“而这些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实验,才能获得具体、精确的数据,盲目放飞只能事倍功半。”王智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