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消减了农民玉米丰收的喜悦

刘威家的玉米已经堆积成小山。比起去年,他的100亩田地增产了近两万斤。按照去年价格本该增收4万元左右。可入秋以来,玉米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超过三成,即便今年增产仍比去年少收入了3万元。和刘威一样,丰收并没给射桥镇的农民带来多少喜悦,写在他们脸上的多是失望和迷茫。
估计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农民的这个遭遇,是玉米种植区农民的缩影。想起来也够无奈,从整地、下种、浇水、施肥、田间管理到收割、脱粒、晾晒、运送,一个季节下来,不累得脱层皮,也累得出几身水。如今望着堆积如山金光灿灿的玉米,农民(许多是种粮大户)却没有了丰收的喜悦,有的只是苦恼、迷茫、辛酸和对来年是否还种粮食的疑虑。
表面上看,丰收喜悦的消减直接原因在于收购价格大幅缩水,去年一斤能卖1.1元,今年陡然跌至0.8元一斤一下,刨去必不可少和不断增加的成本,别说增收,不赔钱也就烧高香了。所以,当农民哀求粮商将每斤0.68元的价格增加到“六毛九”时,那种写在脸上的尴尬,一般人难以体察得到。因为一分钱的掰扯,7000多斤玉米也就多卖70多元。可这70多元,渗透着农民的心血。
也许这就是市场的无情。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码头上,一船船美国玉米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靠岸价才0.66元一斤,收购价怎么会涨?再说,我国从2008年开始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当年临时收储价每斤高于0.7元,2014年涨到1.13元。同时,玉米产量也从2008年的1.66亿吨,增长到2014年的2.17亿吨。一方面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一方面是玉米的增产,想要玉米保持较高价位,恐怕也不现实。
但是,总不能让农民陷进一个粮食种植的“赌场”,为输赢忧心忡忡。那样必然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显然,当许多农民准备放弃种粮而寻思种些葡萄、梨树等其他广义经济作物并着手实施的时候,并不都是利好消息。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留住农民丰收的喜悦。至少在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大力推广种植保险,使农民在自然灾害和市场突变情况下不致血本无归,增加农民抗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或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不知在这一方面,政府购买是否可为?二是改善补贴发放办法,让种粮的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在现在的格局中,这笔钱一般成了土地出租方农民的收入,并没有真正补到种粮户的手中。三是提供安全仓储,让农民有一个待价而沽的缓冲。现在农民既抱怨价格太贱,又担心储存后玉米发霉变质,所以只能忍痛割爱尽快出手,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以前有些地方比如陕西省西乡县建立有“粮食银行”,替农民保管粮食且不收取任何保管费用,存粮户不仅能随时取走粮食,还可以兑换现金。这种惠农设施,期盼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要创造条件让农民“忠于”土地,否则土地不会“忠于”人民。现在新生代农民已然失去了种田的热情,如果坚守种田的农民再三心二意,盘算着与种田“离婚”,哪来粮食的安全?哪来和谐安宁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