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调结构转方式 安徽全力确保秋冬种顺利开展

本报讯秋冬种以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措施落实,全省秋冬种工作进展顺利。

扎实推进秋冬种结构调整。省农委在沿江稻区开展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试点,探索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合肥市突出设施蔬菜、设施草莓、设施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建设,扎实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秋冬季蔬菜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农业效益。

扎实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认真组织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技术物化补贴,大力推广配方缓释复混肥等新型农药、生物农药等新型药械,提升小麦生产绿色增产技术含量。合肥市以小麦生产示范片为载体,以“肥药双控、秸秆利用”百场示范万户行动为突破,积极打造小麦绿色增效的先行示范区。亳州市在抓好省级小麦绿色增产示范创建的基础上,全市每个乡镇建设1-2个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狠抓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应用。

扎实推进深松整地作业。今年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统筹安排1.505亿元,以沿淮淮北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大范围补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编印5000册农机深松整地宣传手册发放机手,对3400台套深松作业机械安装信息化监测终端,确保政策落实、资金安全。截至目前,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494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66%。

扎实推进机收机播秸秆还田。“三秋”期间,全省玉米机收率达75.1%、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中晚稻机收率超过90%,已播小麦机播率近90%。各地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详细奖惩措施。阜阳市颍东区财政拿出1500万元,统一购置多功能播种机1400台,有效提高秸秆利用和播种质量。

扎实推进小麦产销对接。各地围绕发展专用品牌粮食,以签订契约为保障,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生产服务主体开展对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宿州市已有36家生产主体和30家需求主体签订购销协议,订单面积27.2万亩。淮北市已有7家粮食加工企业与52家家庭农场(合作社)结成产业化联合体,订单面积达10万亩。 龙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