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干生在湖北省种子生产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农作物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谁掌握了种业,谁就掌握了农业的命脉。通过多年努力,湖北种业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当前我省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进程中,我省种业研发能力、种子生产水平、良种应用也亟待进一步加强。这次省财政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中拿出10%用于支持我省粮食种业发展,很不容易,是厅党组高度重视、相关处室大力支持、种子局全力以赴的结果,农业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共同珍惜,将这笔资金用好,发挥实效。刚才,开阳同志详细介绍了资金的来源、分配、用途和管理,长惜处长、德云处长分别提了要求,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种子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种子生产能否健康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强省战略推进、粮食安全大局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了多个“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文件,要求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种子生产管理与服务。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我省种子生产能力建设,花大力气支持本省种子生产,确保全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一)从确保种子数量安全和种子质量安全的角度来看,种子生产地位越来越重要。种子生产是确保种子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关键。目前,种子生产仍然是露天工厂生产模式,靠天吃饭仍是常态。制种产量易受干旱、洪涝、狂风和高低温等天气因素的影响。种子质量的好坏也主要决定于种子生产过程。管理水平的好坏、制种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以及天气因素都会对最终的种子质量产生影响。近年来的几次自然灾害,特别是2009年和2014年江苏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区域受低温多雨影响,大部分制种田块不育系转育,导致种子纯度不合格,对我省在江苏制种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我省农业生产用种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支持本省种子生产,确保农业生产用种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楚国种田、吴国供种”的局势等待我们去攻克。
(二)从我省种子供需现状来看,种子生产能力需要不断加强。我省是农业用种大省,但种子生产供应对外省的依赖还比较突出,杂交稻种子生产大多在江苏、四川、福建等省,小麦每年约有50%的种源来自河南,玉米制种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马铃薯制种主要在内蒙古等。一旦发生全国性种子生产受灾,我省农业生产用种将难以保障。这一现状必须花大力气,使之发生根本性扭转。
(三)从现代种业发展的要求来看,种子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要。目前,种子生产面临制种比较效益“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过快,加之劳动力短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种子生产的现代化刻不容缓、时不待我。种子生产的现代化又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土地集中平整、路网沟渠配套、生产加工链条完整;也依赖于生产的科技化,要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更依赖于高度的组织化,要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企业的育繁推一体化。
二、肯定成绩,深入总结杂交稻种子工程的成功经验
我省种子生产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前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最高一度达到20多万亩。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2010年启动了杂交稻种子工程建设项目,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扶持、集中投入、规模开发的基本原则,分三期在我省选择公安县、松滋市、枣阳市、石首市、仙桃市、孝南区、黄陂区、龙感湖区等8个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全省新建了5万亩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改善了基地基础设施,提升了生产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和种子质量检测能力。目前,我省杂交稻种子自给率由40%提高到60%,增强了供种能力,缓解了供种压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制种面积逐步恢复,供应能力得到提高。省内杂交稻制种面积得到恢复性发展,2012-2014年全省年平均制种面积约7万亩左右,比2009年增加近75%,年产种子1300万公斤。大面积推广了两优287、珞优8号、天两优616等一大批杂交稻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种子质量合格率达95%。种子的有效供应和质量不断提升,有力支撑了粮食安全,为实现粮食“十一连增”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二)初步建成一批核心基地,种子生产能力得到增强。目前,全省已初步完成6个核心杂交稻制种基地建设,完成了干渠整理、农沟支渠硬化、排灌设施改造,机耕路、田间路、晒场、仓库等建设任务,购置了种子加工设备、质量检测仪器等,可以实现年产1000万公斤的种子生产及加工能力。其中,公安县已进入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行列,三年将获得国家4000万资金支持,为我省种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三)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制种积极性得到一定恢复。在项目建设及企业的带动下,基地制种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农民制种比当地大田生产亩增收350元以上,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从亩7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0公斤左右。
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经验弥足珍贵,需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履职担责为出发点,确保用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二是坚持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四是坚持软硬两手抓,既改善种子生产基地条件,也加大管理力度,优化生产经营环境。
三、创新思路,以关键环节为抓手开创现代制种基地建设新局面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种子工作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不稳定。受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基地关系不稳定,部分基地不能保证制种用途。二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综合生产设施不齐全,抗自然风险能力差。三是加工水平低。种子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加工设备和检测手段落后,影响商品种子质量的提升。四是管理不到位。无证生产、套牌生产、抢购套购等问题依然存在,种子管理部门执法能力薄弱,影响了基地规范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思路,抓住规划、项目、监管和信息等关键环节,齐抓共管,为种子生产经营者创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环境,开创现代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新局面。
(一)以规划为抓手,强化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因此,各地要认真研学国家和省里的规划精神,认真调研、科学规划适宜本地发展的种子生产发展规划,要结合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优势制种区农田实行严格的保护,确保制种基地相对集中、稳定,要优先推进制种优势区的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开展制种基地土地平整、机耕道路、农田水利设施、耕地质量等建设。
(二)以项目为抓手,努力推进种子生产“四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保障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为根本任务,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改善制种基地设施条件,努力提升种子生产科技水平,不断强化制种组织化程度,切实提高种业基地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推进我省种子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保证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以监管为抓手,切实提高服务能力。监管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各地要通过生产许可管理、基地检疫、基地巡查等监管手段,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开辟种子运输绿色通道,疏通种子流通渠道。要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取缔非法生产经营,查办大案要案;要加大基地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无证生产、套牌侵权、撬抢基地以及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四)以信息为抓手,扎实做好种子生产统计工作。信息化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
效率的有力推手。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信息的统计与调度工作,这将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职责优化重组,大大提高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全省农作物生产经营信息监测系统,这样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准确地汇集、处理和分析种子生产动态,并制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和管理措施。目前,我省种业信息,特别是种子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共享能力尚存不足,各地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无法满足当前种业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志们,推进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是种业强基础、保安全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精神,坚定信心、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加快推进我省种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强省战略推进和粮食安全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种业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