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甘肃省旱作农业发展及农技推广新变化

田间地头里教学技术推广中增产

—喜看甘肃省旱作农业发展及农技推广新变化

本报记者 庄俊康

秋收时节,记者跟随“全省旱作农业区综合观摩交流活动”的代表前往榆中、安定、通渭、庄浪,零距离感受了我省旱作农业发展及农技推广新变化。

榆中:把学校搬进田间

榆中县不仅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创新发源地,也是我省首个农民田间学校的诞生地。

9月底,记者在该县高墩营村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看到,甘蓝一颗颗整体地排列着,横竖看都在一条线上。高墩营农民田间学校教学班就设在这里,目前已经开展了四次培训。

“农民田间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学点搬到了地头,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三角城乡干部魏学娟说。

教学班招收的正式学员有30名,结合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开展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生物肥料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同时,在蔬菜不同生育时期开展育苗、追肥、灌水和采收等全程栽培技术培训。

榆中县农技中心主任张成荣介绍,农民田间学校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把提高培训质量和推行蔬菜标准化操作相结合,把创新培训机制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切实提高农业人才队伍素质,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和农民专家。

自2011年榆中县农技中心成立农民田间学校以来,经过两年的系统培训,已有197名学员2012年年底正式毕业,毕业率88.3%。第二期扩大到八个班,招收了32名学员。这些学员毕业后,还可以向周边农民传授种植技术。

安定:马铃薯种植推行标准化生产

中国马铃薯之乡安定近年来推广的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是这次会议参观的亮点。

在香泉镇参观现场,记者看到万亩示范基地里马铃薯长势良好。香泉镇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示范基地按照“一心两翼”(即一个核心示范点和两个辐射区)的总体要求进行布局建设。示范基地总面积1.5万亩,核心示范点涉及香泉村的5000亩,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百泉、凯凯、爱兰、农夫薯园五家企业入驻。辐射区的两村建设马铃薯一级种外销基地示范面积1万亩,分别扩繁青薯9号、民薯2号和陇薯10号一级种。

会议代表在现场对甘农引1号和2号进行测产,亩产量分别达到了5000多公斤和6000多公斤。

安定区农技中心主任王成刚介绍,示范区按照“黑膜全覆盖+脱毒种薯+病虫害防治”模式,集高端品种、种薯包衣、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水肥一体化于一体,目标是将香泉马铃薯基地打造成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种薯生产示范基地。

通渭:旱作农业产量不断刷新

干旱少雨一直是困扰通渭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通渭县农技中心主任段禳全介绍,2005年秋,通渭农技中心引进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获得成功。如今,通渭以全膜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种植面积已突破了100万亩。

9月底,记者在通渭县看到,一块块梯田地里银白色一片,通渭县已经提前开展秋覆膜了。

襄南乡文堡村位于通渭县城以南约15公里处,全村8个村民小组351户1765人,总耕地面积8100亩,全为旱地。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今年这个村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800亩,主推沈单16号、先玉335、郑单958、科河8号等优良品种,推广配方施肥3800亩、秸秆还田525亩,示范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51亩,示范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20亩,示范种植登义2号10亩。

现场会上,记者看到玉米长势喜人,技术人员测产显示,亩产平均达到650公斤以上。这一产量,又刷新了以前600公斤的纪录。

庄浪:农技推广区域站走在全国前列

在庄浪,与会代表先后参观考察了庄浪县朱店农技推广区域站、长尾沟流域旱作农业示范区、县农业机械服务队通化乡富生农机专业合作社、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基地、县农技推广中心。

朱店区域站位于庄浪县朱店镇孔沟村,办公楼是两排三层楼。在农技推广服务大厅门口的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9至10月份的农事安排,提醒农民什么时候种小麦,用什么品种,一目了然。大厅公示栏上公布了每个技术人员服务的村和主要工作,并留有联系电话,方便前来咨询的农民联系。

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吴永斌介绍,该站有10名农技人员,站内设置“一厅一栏三室”、即农技服务大厅、宣传栏、办公室、农民培训室、检测检验室。同时,这个站还有试验示范基地32亩,建成了一级种薯贮藏库5座3018平方米,贮藏能力达3000吨。主要负责朱店镇和盘安乡2个乡镇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适应性试验示范和推广、农情调查、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宣传和培训等工作。

有会议代表参观后赞叹说,这个区域站建的比他们县农技中心还要好。

省农技总站站长赵贵宾介绍,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是提升我省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它既有利于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有利于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手段,更有利于拓宽农技推广服务的范围和扩大农技推广的效应,能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因此,我省今后要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

作者:庄俊康

    (文章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