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及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与农机农艺融合现场观摩会在东营市召开

2015年10月17日,我院在东营市召开机采棉及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与农机农艺融合现场观摩会。本次会议是在山东省农科院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粮棉油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的支持下召开的,是本项目部分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会议由项目主持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牵头并组织,棉花中心主任董合忠和相关专家,院办公室副主任王祥峰、科研处副处长赵军胜,承担本项目子课题任务的作物所、玉米所、高新中心和花生所的科技人员,东营市农业局、东营市农科院、东营市农高区有关领导,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县、利津县和广饶县农业局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植棉大户代表,以及省电视台、科技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商报和科技信息报媒体记者等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第一个日程是现场观摩。与会代表观摩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田和机械采收。该示范田建于东营市农高区,示范面积60亩,采用的棉花品种是鲁棉522,等行距76cm标准化种植,密度5100株/亩左右,株高1米左右。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成铃数61000个,平均亩产籽棉300kg。棉花采前脱叶良好,达到了机采要求。据禾丰种业农艺师庞金成介绍,该示范田由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委托东营市禾丰种业公司管理,全面采用了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制定的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精量播种、合理密植、一次施肥、简化整枝、脱叶催熟等关键技术。该示范田比传统种植略有增产,实际用工6个,比传统种植减少用工18个,实现了轻便简捷、节本增效和快乐植棉的目标。随后采用东营市春喜合作社提供的美国Case III采棉机进行了现场机采,采净率在98%以上,机械采收非常成功,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会议第二个日程是座谈交流。会议由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董合忠主任主持。董合忠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介绍了开展“粮棉油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与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的背景、总项目的落实情况,重点汇报了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围绕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体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本项目研究的意见和建议,来自玉米所、作物所、高新中心和花生所的科技人员就各自课题的进展和打算作了介绍。可以看出,本重点项目已在棉花机械化采收、小麦“两浅一深”轻简化栽培、玉米高效施肥、玉米花生高效立体种植、花生轻简化栽培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种植面积较大、规模化和区域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作物。山东是除新疆之外的全国棉花生产第二大省,是原棉消费第一大省。但棉花是劳动密集型的大田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工成本快速提高,传统精耕细作的植棉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求,严重制约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应用棉花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技术,在保证产量不减的前提下,通过机械代替人工、简化种植管理、减少作业次数、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棉花生产的轻便简捷、节本增效和“快乐植棉”是我省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06年开始,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开始着手研究棉花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技术,并重点加强了精量播种、机械代替人工作业、适宜机采棉品种筛选、合理化学调控技术、脱叶催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于2000年前后首先在种植和管理环节取得突破,研究建立了以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合理密植和与化学调控相结合实现简化整枝,控释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实现一次施肥等为关键措施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使棉田用工由过去的25个左右减少到15个左右。该技术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主推技术,在山东、河北等产棉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在山东省农科院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的支持下,近年又在最关键的机械化收获(机采棉)环节取得突破,选育出鲁棉研36、鲁棉研37、K836、鲁棉522等机采棉品种(系),引进筛选出配套采棉机械,建立了基于精量播种与集中成铃为核心内容的机采棉农艺技术,机械采收代替了人工采收,基本实现了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促进了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将棉田用工由过去的25个左右降为5个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