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秘书长朱岩梅专
人类社会正从信息经济逐渐走向生物经济时代。而作为生物经济的基础,基因技术与医疗健康、农业和工业的融合,将在未来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模式。
然而,作为一门近二十年来飞速发展的前沿学科,整个社会对基因组学、基因技术还知之甚少,尤其是在基因科技的认知、普及和推广,以及在行业标准、准入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完善。
2011年6月,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正式成立。这一NGO组织旨在搭建一个产、学、研、资、介等多方合作共赢的平台,改善生物科技和产业的发展环境,让基因科技造福社会。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基因产学研资联盟的运作情况如何?在科学技术、产业发展、市场资源,乃至移动医疗、健康保险与金融创新等领域开辟了哪些新的合作模式和试验田?《新产经》特刊就此问题,专访了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秘书长朱岩梅博士。
《新产经》:能否先请您介绍一下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成立的背景?
朱岩梅: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的成立,就是深圳民非(民间非营利)组织注册的一次制度创新,也是中国此领域的开先河者。基因产业作为本世纪最具发展远景的产业,将引领和带动全球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基因科技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生物领域正在发展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基因技术将更加广泛用于制药、农业、食品、化工、化妆品、环境、能源等领域。这不仅将极大地推动科技的进步,还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从而引发产业层面的一次革命。
深圳人高瞻远瞩,看到未来生物经济的惊人爆发力,提前谋篇布子,希望以华大基因为龙头、以深圳为基地、以产学研资联盟为推手,加强产、学、研、资、介等机构之间的沟通融合与共赢,让基因科技驱动的生物产业成为未来深圳新的增长极。
华大基因扎根深圳,短短六年时间,已发展成为基因数据产出量世界第一的科研机构。通过强大的基因测序平台和信息分析能力,华大基因贡献了众多的科学发现,并且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研发了一批已经成熟的基因检测服务。比如做唐氏综合症的检测、宫颈癌的筛查等。这些技术不仅安全、高效,而且价格便宜。但这些技术在走向市场时,却遇到很多障碍:首先是相关的政策法规的空白和滞后。为什么政策会有滞后性?说到底还是政策制定者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更新。第二,市场需要培育。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基因,基因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传统技术的利益格局如何破除,诸如此类的很多障碍,都不是仅凭华大基因一家之力可以解决的。而从普通民众的基因知识普及,到专业技术人士的培训,再到整个产业的互动,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谈到“联盟”,过去中国绝大多数“联盟”都是自上而下地建立起来的,联盟的主席也大都由退休官员担任。而华大希望通过民间的力量,自下而上形成基因产学研资联盟。就像维基百科,这样一个非盈利机构为什么能把大英百科全书送进“历史博物馆”?就是因为他完全颠覆了过去做百科全书的模式,以开放的组织结构,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参与者的能动性。我们这个联盟也希望这样去做。
《新产经》:如您所说,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希望自下而上、发挥每一个成员的能动性。那么,目前产业联盟的成员构成情况如何?有哪些企业和机构参与进来了?
朱岩梅:联盟刚注册时,就有28家公司机构成员加入进来,近期联盟的成员已经扩充到几十家了。目前,联盟中的成员单位多是深圳的企业机构,行业涵盖生物医药、房地产、健康服务,以及医疗机构、投资担保机构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
生物医药行业包括华大基因、华大科技、创世纪、海普瑞、翰宇药业、迈瑞等在内的十几家企业参与了进来;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也在第一批加入;还有深圳创新投、源政投资、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深圳市融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等投资机构,以及像万科、傲冠软件这样的企业,也都参与了进来。此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国康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第一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健身时尚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是第一批联盟成员单位。今年甚至有几家中医养生的企业都加入进来了。当然,也很欢迎像你们这样对产业有深度理解的传媒机构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来。
《新产经》:作为一个基因产学研资联盟,如何理解万科、中航健身的加入?
朱岩梅:万科希望做低碳建筑的领导者。什么是理想中的低碳建筑和社区?我们设想一下,未来小区居民的排泄物直接变成沼气,沼气可以给小区供给能量;居民的食物残渣也可以变成有机肥料,用它种菜还可以满足小区部分居民的日常所需。整个循环过程中,将利用微生物技术、农产品种植技术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因科技能帮助万科更好地构建低碳、生态、环保的人居环境。
另外,像中航健身会有十几万会员,都希望能健康生活、延缓衰老。而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等可以帮助这一目标的实现。
通过基因产学研资联盟,可以把医院、药企、医疗器械厂商、美容、保健机构等都联系起来,联手去发掘,开创这个巨大的市场。深圳市有关部门也非常思想解放,让我们放手去做,去发掘,开发这个市场。
《新产经》:那么,成立至今,基因产学研资联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朱岩梅:成立两年来,我们的工作重点围绕三点:
一是,建立对话机制,讨论当前政策法规障碍,改善政策环境。华大基因、北科生物等一些机构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政策法规障碍,这是科技进步必然面临的挑战,我们参与了深圳国际生物创新论坛的筹办,希望参与搭建一个政策制定者、产业领军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对话平台,为改善创新的政策环境助一臂之力。
二是,普及生物科技,提高社会民众的认知度。通过举办Bio—Talk讲座,不定期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管理者授课,让前沿科技、最新理念、未来趋势可以走近百姓身边,影响人们生活。
三是,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互信和合作共赢。生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各类机构和组织在其中都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成员之间的了解、共识、合作、共赢,才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组织一些企业参观、户外运动等活动,加强内部沟通,也借此能够发展潜在的新成员。
总的来说,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通过上述举措,希望把工作做得扎实稳健,有趣多彩。
《新产经》:很多NGO组织都是因为缺乏经费导致运作困难。现在,基因产学研资联盟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哪里?未来,联盟将打造一个怎样的商业模式保证可持续地经营下去?
朱岩梅:运营费用这块,现在联盟有少量的政府支持,尚不足以支撑联盟运营。华大基因作为第一届理事长单位,贡献了很多人力、财力,也希望能通过活动让联盟成员受益,同时也得到其他联盟成员的支持。
我个人设想,未来联盟将会有几种资金来源:第一是收取会费,当然同时要给联盟成员回馈,我是指信息、咨询、社交网络等。第二是打造一个讲座品牌,我们现在叫它Bio-Talk。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讲座和小型论坛,请来一些各界精英,和联盟成员分享信息,现在是免费的,效果很好。适当的时候,也许会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支撑活动的开展。第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希望打造自己的智力产品,比如年度研究报告。当报告树立起品牌后,将会为我们创造一部分收入。希望若干年后它可以为行业观察者、政策制定者、创业者,甚至业界领军寻找产业机会、展望行业未来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