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民自杀:一个忽视科技的现代悲剧


图注:抗虫棉在2002年引进印度,而印度农民自杀率一直保持稳定


基因农业网(杨宁)编译:1998年,印度瓦朗加尔的一位农民因作物欠收喝农药自杀。几小时后人们在田间发现了他的尸体,已经爬满蛆虫。这只是当时所报道出来的自杀事件中的一例;而棉农中的自杀率尤其高。媒体也对此感到痛心疾首:印度的农民怎么了?

这个农民据说是因欠债而自杀的。尽管转基因作物直到2002年才被引进到印度,仍有很多反转活动家将大量类似的悲剧同引进转基因棉花联系起来。然而,一旦深究起来。人们便会发现真正的原因:现代作物和现代经济冲击了老旧农村,而自19世纪以来,农村人口的生产方式变化极小。

故事实际应从19世纪20年代讲起。印度孟加拉地区的一个纺纱工人发现自己快要无法维持生计;织布工不再需要她的手纺纱线了。与她的手工纺纱相比,英国纱线不仅价格更低,还更加精致。她这封叙述自己痛苦的信被刊登在《明镜新闻》(孟加拉语周刊,Samachar Darpan)上,之后还被甘地引用过。

在信中,她感到十分惊讶,英国的纱线竟比自己的纱线便宜如此之多。她以为,那些和她一样的英国手工纺纱工人比她更加贫困。她在信中写到,“他们之所以把辛勤劳动的产品卖到这来,是因为他们在国内卖不出去。”

她不知道的是,压低纱线价格的不是英国那些贫穷的纺纱工,而是机器。1998年自杀的瓦朗加尔农民,还有19世纪20年代孟加拉地区挨饿的纺纱工,他们都是同样的技术新潮受害者,而这种技术新潮如今在印度仍有很大影响。

过去的印度

到公元前600年,印度已经成为全球棉花贸易中心。农户自己种植棉花和粮食,手工纺纱和手工织布,满足自己的需要后,再交换剩余的产品。印度制造的棉布经水路和陆路送往各地;向西到达埃及、罗马和希腊,向东到达中国。

印度工匠曾是创新先锋。据说达卡的薄纱织物十分精致,6码的纱丽服可以直接完全穿过女士手上戴的戒指。他们发明了纺车,使得手工纺纱产量提高了两倍,而卧式踏板织机织出的布比以前更加精美。

野生棉株的棉籽周围长满了绒毛,可以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等长大成熟后,棉桃四周会开裂,露出棉籽之外的大团粗糙的绒毛。虽然许多植物的种子周围都会长出绒毛,但棉绒是很特殊的。每根绒毛长都是一个长的单细胞,上面覆盖有按螺旋状交替排列的纤维素。这使得每根绒毛都能长出扭结,大量的绒毛因而粘在一起,然后可以拧成一束,纺制成纱线。

棉花要消耗部分能量使得棉绒长长,但从其用途来看,它不需要很长。棉花还应消耗剩余能量来抵抗害虫,抗击干旱和其他应激物。纤维能长多长以及棉花自身能吸收多少能量,这之间是有冲突的。

印度农民培育了木棉(亚洲棉)品种。这种棉株也随着他们工艺的发展而有所进化。与野生棉株相比,纤维更长,更精细,更白。由于这种植物原产于印度,没有季风时,它可以抵抗干旱,它还适应土质,可以打击当地的害虫。随着收割机的快速发展,它的产量也相应增长。近代以前,每根棉绒已达半英寸长。

机械化

在19世纪早期,英国的棉工艺已经赶上了印度。事实上,正是兰开夏郡的棉纺厂有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等许多发明取代了人工作业,而蒸汽动力也代替了人力。正如历史学家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书中所写到的,在短短30年内,生产力增长如此之快,印度纺纱工花费50000小时所纺的产品,兰开夏郡的机器只要135个小时就能做到。难怪孟加拉地区的纺纱工找不到买家了。

美国南部满足了兰开夏郡对原棉的巨大需求。关于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及其如何促进棉花种植园的发展,人们谈论的也够多了。但是我想介绍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东西:他们所种植的棉花的品种。就是陆棉地,原产于美洲。

陆地棉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正如它的故乡是个大熔炉一样,陆地棉的基因组也像一个奇特的熔炉:虽是联生的,但未被同化。它是两种野生棉杂交而成的,一种原产于美洲,一种原产于非洲。但是它们并不混合在一起,而是共存于每个细胞之中,所以它保留了两个品种的全部特性。这种奇特的杂交形式叫做多倍体技术,它使得植物更有活力,也更强健。陆地棉从它的起源物种中各自吸收了一些重要品质。非洲棉使它拥有了可用于纺织的纤维,而美洲棉则使培育出来的棉花更加精细。

这样培育出的纤维够长,够坚硬,可以忍受机器的压力,却也足够精细,不至于纺制出粗布来。随着20世纪40年代机器收割开始革新,它的产量也得以增长。如今世界上90%以上的商业棉是陆地棉品种。

慢吞吞的印度

与此同时,印度的棉花工匠却陷入了困境。虽然甘地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有人说是不切实际的)来复兴手纺布行业,最终也只是徒劳一场。即使是在他那一时期,英式的棉纺厂也开始开遍全国了。20世纪70年代,我小的时候,住在孟买,从我家窗口可以看到工厂林立的烟囱,它们已经有100年历史了。棉花生产已经完全机械化了。如今手纺布在印度也被当做精品来营销;而时尚又受欢迎的手织样品,其实也是用机器纺纱制成的。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曾经的陆地棉产地一度归巴基斯坦所有。本地棉花纤维不够长,产量也不够大,无法满足工厂的需求。中央棉花研究所于是担起责任,科学家们在那里成功培育出性能好且适合印度土质的杂交陆地棉。到1997年,棉花产量比独立时期增长了7倍。

这一进展受到了欢迎,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代价不菲。新的杂交品种是经济作物。但是它们的抗旱和抗虫害能力以及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能力都不强。由于它们不抗旱,灌溉就很必要了。但印度60%的农业要靠雨水灌溉。

除了灌溉的费用,农民现在还要买农药和肥料。但是大多数印度农民都不可能获得政府贷款:大多数人都是佃农,只有非正式的田产和协议。

因此很多人向放债者借贷,他们的利率高达24%。债务驱使他们用更多的地来种植棉花(“白金”),因为年景好的时候,他们可以赚到足够的钱来还清贷款,棉花因而取代了粮食作物。——其实种粮食会更加明智。

但是他们种植的是现代科学所培育的现代作物,丰富的纤维使它不断吸引大量害虫。但是农民却没有足够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的农业知识主要来自传统耕作。美国农民吸取教训,开始采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IPM),化学农药是最后手段。但是印度农民有很多文盲,并且还与外界隔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手段。当他们需要抵抗害虫时,他们就会直奔化学农药。

他们没学过怎样安全使用农药。农民也许仅仅用一块布把嘴包起来就去田里喷农药了。农药过度使用使棉铃虫连续对四代农药产生了抗性,从DDT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种蛾幼虫通过寄生在未成熟的棉桃中,已经遍布于从北部旁遮普到南部安得拉邦的农田中了。害虫传播得越来越广,但农民却没办法将其消灭。有些年份,一半的棉花都会被棉铃虫毁掉。最后,尽管只有5%的土地上种植了棉花,但棉田里的害虫却占了印度害虫总量的50%。

农民们发现他们所获的利润也变少了。根据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印度政府放宽了农业贸易政策,结果印度农民就面临着涨跌频繁的世界棉花价格。这不算是真正的自由贸易,因为在发达国家中,农民会不断获得大量补贴,这就降低了出口棉花的价格。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距离转基因棉花被引进差不多10年之前,农民自杀的消息出现在了新闻中。2004年是一个干旱年,这一年中,只有小部分印度农民使用了转基因种子,而自杀事件在这一年却达到了峰值。

寻找罪魁祸首

你可能注意到了,在我的解释中明显缺少了一个名字—孟山都。事实上,在这个缓慢发酵的悲剧缺少一个罪魁祸首。没错,的确有些(导致自杀)的原因,但是原因是多样的,不太清楚的。很多都是偶然的。给农民贷款资格证、提供国家农业保险、培训和进行研究,这些解决方案并没有诱惑力。

2002年,孟山都公司将转基因技术引进到印度。当时,在古吉拉特邦,这一技术已经被大量违法采用了,这正说明其成功。在接下来的10年中,它所带来的效益包括:减少了50%的农药使用,以及使农业收入翻番。

然而,孟山都是造成自杀的罪魁祸首这种想法,不可避免地在全球传播开来。从当时对活动家的采访中可以看出,在转基因技术扎根之前,孟山都因为与农业产业化有联系而受到了牵连。谣言还传说,孟山都会利用他们的棉花生产涩籽。他们的产品因而被讽为“终结者”或者自杀种子,就是种子会造成农民自杀的意思。由于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有着深深的怀疑,这一定义便流传开来。

因此,全世界的好心人都反对孟山都进入印度市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反对的种子就是专门用来解决这一具体问题的。寻找罪魁祸首的做法,打乱了解决农民真正问题的计划。

感谢农业昆虫学家T.M.Manjunath博士的专业性的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geneticliteracyproject.org/2015/10/07/india-farmers-seeds-of-suicide-200-year-old-story-behind-a-modern-trage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