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二代突起:两代种业人的博弈和双赢

前言:郏惠彪和郏颖杰父女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两代农业创业人。两代种业人合作的开始,代表了一个处于业内顶尖水平的种业企业从一个半电子化的传统农业模式向一个新型"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化的创造性时刻的来临。两代创业人一起对企业的“守成”和“创新”,也可以预见上海惠和的未来,将由这样一个结合了专业种业知识和现代互联网知识的组合来带领,是充满新鲜和希望的。
寻找平衡点的60后种业人
郏惠彪,50岁,从事种业行业近三十年。天秤座,非常善于思考,郏惠彪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不了解的话,第一眼根本看不出郏惠彪是干农业的。一丝不苟的白衬衫与西装裤,配着金丝边眼镜,与人交谈的多半时间,总是报以善意的微笑,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而觉得他像多年受人倚重悬壶济世的医师,时而又像运筹帷幄不动声色的金融大咖。
“其实,传统农业不像你们想象得那么艰苦,但现代农业也不像你们想象得那样美好。”郏惠彪意味深长地说。郏惠彪很爱自己的企业,讲述惠和就好像是在讲一手带大的孩子一样。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种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上海惠和来说,也是如此。这一年,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且抓住了这次入世的机遇,很快就开展了和日本地区的种子进出口业务。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一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好表达了郏惠彪对于农业行业的浪漫情怀。为了将自己对事业的愿景融入一手创建的公司,郏惠彪将公司取名为“惠和”。
作为商人,郏惠彪像一只捕猎的鹰,敏锐谨慎,“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这一点并不特别。难得的是,与上海惠和“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商氛围相似,他,谦逊宽容、海纳百川。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十几年里,上海惠和的三个股东一直相互信任,就如同季布,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即使有重金诱惑,仍然相互信任。在惠和发展的二十年里,从来不失信于对方,上海惠和有限公司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是种业行业的楷模。这些都成就了今天一路走来平坦的上海惠和。
2016年,距离上海惠和种业成立刚好十五年。这十五年来,我国农业一直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增加进口,有可能会冲击国内市场;减少进口,则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而郏惠彪一直在种业市场的开放和安全保障之间寻找着平衡点。
郏颖杰,25岁,进入种业行业没有半年,水瓶座,革新、想法奇异,戴眼镜穿大T恤的郏颖杰,就是一个奇思妙想的集合体。
虽然出身于一个父母都是从事农业行业的家庭,郏颖杰的第一个梦想其实和农业无关。“我最开始其实想干你们这一行。”她最开始的梦想是做一个记者,而她现在的愿望是,与父亲——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郏惠彪一起,把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的未来打造的更好,并且在不远的将来能在上海拥有一家轻食店——将自己的梦、惠和的梦,还有餐饮的梦,完美地编织在一起。
在纽约大学研究生整合营销专业毕业后,如果她选择了她的第一个梦想,这座大都市里会多一个能言善辩的叫做郏颖杰的小记者,每天穿梭在上海的繁华街市里,追寻着这个城市的大事小事。或许就没有了现在坐在我面前谈论着惠和种业未来的小姑娘了。
和大部分90后姑娘一样,活泼、开朗,爱旅游,好美食,喜欢看鲁迅和巴尔扎克,还是意大利足球队的死忠粉。不过此时的郏颖杰,和所有惠和的普通员工并没有太多区别。和大家一起坐在大开间里,一起坐班车吃食堂下农田,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与同事一起参与公司农业信息化电子管理系统项目的完善。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她还需要在公司的每个部门轮岗。
“有什么就说什么”是郏颖杰在学生时代的处事方式。向来成绩优异的她,在青春期却写了不少检讨书,是学生处的常客,正是因为她的表达方式让老师完全领教了她的“叛逆”和“主见”。高中时期一次班级合唱比赛上,因为班主任没有选择和同学同台演唱,所以少了分值一分的附加分,导致班级以零点几分之差错失了第一名,反而成了全年级的最后一名。回到班里,班主任开始批评大家,小郏挺身而出:“老师,不是我们唱得不好,是你的错,你要是上去和我们一起唱了,我们就是第一名!”这种直抒己见的表达后果,可想而知。
从小到大,郏惠彪夫妇在对小郏的教育上始终坚持一点——我们有我们的观点,你有你的观点,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给予建议,但选择权在你手中。即使在高考填报志愿的人生转折的当口,当其他同学的家长忙忙碌碌去参加各种入学指南讲座时,郏惠彪夫妇也仅仅是在学校选择上给了小郏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事实上,郏惠彪早就成为了郏颖杰心目中的偶像。在她心目中,也希望未来伴侣也是像她父亲一样坚实厚重而且与时俱进的人。
两辈人的守成和创新
2015年3月,郏颖杰正式进入上海惠和,这也是她父亲郏惠彪理想中的一步。
尽管自小开始,郏颖杰的很多时间都是在惠和度过的。不过在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还是和以前不一样。他们有时候是父女,有时候是上下级,有时候变为“最佳搭档”,有时候又会变成辩论对手。
一个是60后的父辈,一个是90后的子辈,一家经营了十几年的企业,一家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种企,既要“守成”,也要“创新”。
让农民得益 让自己发光
Wells,作为上海惠和的英文公司名,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源泉”,农业发展、农民受益的源泉是好种子。对于上海惠和来说,种子是企业根源,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十几年来,惠和在种子质量的选择把关方面尤为重视,在种子质量追溯系统的建立上更是不遗余力。好种等于半收。“种子质量对农民非常重要。种子质量追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对农民负责。”
在惠和种业的办公区域,“让农民得益,让自己发光”的经营理念随处可见。“诚实经营,靠自己点滴的劳动,让用我们种子的农户确实获得很大收益;而在他们得到可观收益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利,也能发光,这个才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实实在在的一句话,正是郏惠彪一直坚守并践行的。
如今的惠和种业,已经走在了国内蔬菜种业的前列,他们的葱姜蒜系列产品在业内备受赞誉,即便在竞争激烈的山东地区也是畅销不断。除此之外,洋葱、甜瓜、南瓜等品种的销售业绩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而这些成就,都是企业的诚实守信所带来的,这也正是郏惠彪对于女儿以及新一代年轻人的要求。
严谨工作作风不能变 稳扎稳打
在惠和种业员工食堂的玻璃窗上,贴着一张食堂购菜明细单。在这张单子上面,每天食堂采购食材的买卖明细一目了然:生菜——单价4元/公斤,8月xx日采购9公斤共36元……很少会有一家企业的食堂里有这样一张透明公开的明细表,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窥一斑便见全貌。
郏颖杰说,讲究守恒的父亲,做任何事情都很严谨。即便是简单一份工作邮件的回复,父亲也会注意如何让阅读邮件的人有受到重视和尊重的感觉。父亲严谨处事的特点,让偶尔冒失的郏颖杰获益良多,也让她在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上学会了关注细节,逐渐学会了尊重和谦和的态度。母亲和她开玩笑时说,“你爸爸最大的优点,就是工作上特别靠谱,而这个优点可以掩盖他的那些小缺点。”
年轻人就应该要吃苦的精神
“我的父母都从事农业,我对农业感兴趣也算是与生俱来,下地进大棚也是农业的一部分。我就是喜欢到处跑跑,如果你让我一直在办公室坐着不动,我就会觉得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郏颖杰
在上海惠和的包装车间,坐着几个年轻人,正熟练操作着手里的活儿。对于每个进入上海惠和的一些年轻人而言,有一段时间将在车间里进行工作。在上海惠和的员工管理理念里,年轻人就应该要有吃苦的精神,对于郏颖杰,也是如此。
惠和成立后,小郏有时候也跟着进大棚。南方的夏天,大棚里闷热潮湿,四五十度的室温是常态,而小郏却觉得,只要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怎么都不会觉得辛苦。
在这一方面,郏颖杰从来把自己放在和惠和所有青年员工一样的位子上,该进大棚就进大棚,该下地就下地,从来没什么怨言。
管理理念要跟进 融合科学和艺术
水瓶座的郏颖杰,和天秤座的郏惠彪是“情理兼顾”的组合,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在郏惠彪的眼里,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制度来辅助。而小郏却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她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交叉学科。在一次关于如何对待公司员工犯错误的态度上,父女之间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辩论。小郏不能认可父亲直接批评同事的作法,她觉得维护员工和维护客户的价值是一样大的;而郏惠彪则认为,批评员工只是就事论事,目的是为了避免下一次的失误。如果能将制度和艺术结合,管理的效果会事半功倍。所以郏颖杰也希望,在未来的惠和,她能和父亲一起能慢慢地推进制度和人文艺术的结合。
发展看问题 不断推进企业优化升级
“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把‘互联网+’时代和种业结合起来,现在是我们公司最缺的,也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希望过于落后,至少要学着干。做的早点,或者想的早点,都能够对公司的营销能够带来大的发展。” ——郏惠彪
如同上海惠和做得越来越好的公众号一样,惠和给种业人的惊喜还有很多。从创建公司开始,惠和种业一直在探索尝试,希望一直走在行业最前端,近几年更是走上了农业信息化的道路。2012年初,惠和就已经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主要用于优化公司内部管理。郏颖杰目前参与的、由中国农业网负责开发的惠和种业关于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项目就是公司信息化的一部分。这样的战略步伐,与郏惠彪要求与时俱进的个性分不开。在公司逐步完善壮大的过程中,他着重培养有活力有想法的郏颖杰在这个项目上的参与意识。
两辈人共同开拓 向终端市场发力
身处上海这样一个国内外贸易的交汇点,这几年惠和种业和日韩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业务蒸蒸日上,每年有几十吨的蒜种出口日本,还经常请国外育种专家到惠和农场进行指导,为了表示对于业务的重视,郏惠彪经常亲自充当翻译。近些年,上海惠和更是把业务往欧美等国家进行拓展,希望将惠和种业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对英语非常在行的郏颖杰自然就成为了这一块业务的主力。年轻的郏颖杰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等国家新业务上不遗余力,她说,除了在互联网运用方面,在市场拓展上希望也可以帮到父亲。作为“语言通”,父女俩在新业务和原有业务一起发力,惠和种业未来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与父亲严谨的个性不同,初出茅庐却魄力非凡,具有十足冒险精神的郏颖杰,把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终端市场,虽然惠和种业早些年已经在尝试摸索蔬菜配送等业务,但是郏颖杰的参与,给这些终端业务的开拓带来了更多更新鲜的血液,并且增加了把更多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可能性。从日本出差回来后,她不仅得到了日本着名种业公司坂田公司的实习邀请,还立马着手和一些朋友谈论开拓上海惠和终端业务的项目合作。
惠和的未来是充满新鲜和希望的
事实上,郏颖杰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创二代”的代表。她懂得珍惜父辈多年劳动成果,体恤创一代的心血并珍惜自己所能传承的财富和资源,同时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对现有资源加以学以致用的利用和整合。
“我喜欢农业,不仅因为这个行业永远不会消失,而且我生活中的很多兴趣都是它的发散点。”小郏说,和她身边的很多朋友相比,自己最幸福的地方是,现在这些都是她热爱的。
就像她钟爱的阿兰德波顿在《工作颂歌》里说到的“工作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气泡,让我们置身于其中,去使人生臻于完美。它会让我们将无穷无尽的焦虑不安集中到一些相对渺小、可望实现的目标上来。”
“对于惠和未来的产业创新我有很多想法,可以发展城市菜园,可以开轻食店,可以做特色配送,我们需要想在前面,但依然必须从一个个切实的工作开始做起。没有落到实处的梦,永远只能是梦而已。”
农业这一与大地紧密结合的行业给了郏颖杰脚踏实地的踏实感,她也是身体力行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实现着她的梦。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或许有很多家白领钟爱的轻食店,属于面前这个小姑娘。惠和的未来,也将不仅仅局限于种业。
编后语:农业创二代突起的十年,父女搭档在创业人里很常见,这对父女也是其中的一对,父亲对于事业的严谨态度、对于生活的从容不惊,女儿对于农业的热爱、对于生活的乐观积极,都令人为之动容。当然,两代人的共事,免不了摩擦,需要不断融合,而这对父女的经历,也见证了90后和60后创业人在企业经营上的博弈、双赢,同时也可以作为更多创业人的典范。 (中国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