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营养要跟上 农民培训不能走过场

新型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劳动素质、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刚刚完成的调研报告显示,48.83%的受访农户没有参加过任何新型农民培训,23.52%的农民表示对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虽然有“免费午餐”之称,但在不少地方,农民培训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培训要根据农民需求,不能想当然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加强农民培训,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4年7月至9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观察”项目平台,对全国31个省262个村庄130个新型农村社区6771个农户就“新型农民培训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福建省宁德市某乡镇开始推进农民培训。某村干部林德(化名)介绍说,早些年培训给每个到会的农民发50元,但一个常住人口在1500人以上的村庄,只有不到20人到会参加培训。

“县里的农业局、劳动局给我们派培训员,他们带着电视、DVD来。培训那天,村干部一大早就得去打扫小学的教室,再到村里配有扩音喇叭的店里三次五次地喊。”林德回忆以前的培训,“上面有要求,农民不在意,村干部干着急。”

无独有偶。江西省吉安市某村会计吴庆国(化名)反映,他们村的桑蚕培训与当年的市场行情挂钩,“每年都举办培训,来的都是些养蚕大户,行情好的年份大家都乐意来,行情不好了农民就不愿意参加了。”

当农民在某些方面有传承的技艺、累积的经验时,他们往往不愿意再去参加相关培训。该村养蚕大户刘二宝(化名)告诉记者,“一年养几次,怎么防疫我们都是师傅了,没参加的必要。”如何把握市场行情,降低养殖风险的培训,他们比较需要,却一直没举办过。

调查结果显示,有23.52%的农民直接表示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9.95%的认为培训内容太难,他们难以理解。总之,政府提供的单一培训内容与农民多方面知识培训的需要不匹配,农民希望培训面更宽、易理解,并更具针对性。

江西省南昌县某村干部陈杰坦言,目前他们村的农民培训还存在很多空白,二十岁左右、文化水平不高的年轻人和淡水养殖、家禽养殖的养殖人可以参加的培训寥寥无几,“以我们镇为例,镇里有1000多户养鱼的农民。如果政府能牵头,搞相关培训,我们就可以互相交流养殖经验、规模、市场行情,这才对我们真正有好处啊。”

从2012年开始,林德所在的村庄农民对培训的态度有了大转变,“以前给钱都不乐意来,现在都是主动要求县里派技术骨干来指导了,参加培训的人也从十几个变成五六十个。”

林德他们村是种茶大村,农民主要收入是采茶。开始的时候,凭着土办法,也能把茶树种好,但随着培训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茶叶采完后怎么施肥、怎么培养茶树,技术员都有一套科学的办法。经过培训,这两年村里的茶叶产量都增加了。”

因为作为村干部,年年参加培训,林德也成了“半个专家”。每逢新茶长出、插秧苗、生猪出栏等时候,隔壁邻居们总是跑上门来请教他,何时施肥、何时灌水、何时出栏最为合适。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指出,只有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才能落到实处,发挥真正作用,“培训要根据农民的需求来,不能想当然地安排。”

一些乡镇培训农民是走形式

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都会影响农民对培训的评价。在培训方式上,68.52%的农户认为“下乡现场指导”的培训方式最好,“集中培训”、“多方式结合” 、“电视、广播、VCD学习”等需求比较少,占比分别是13.56%、13.64%与4%。

让林德的左邻右舍转变态度的是,技术员们从小学课堂、村委大楼走向了田间、山路和生猪养殖场了。

然而,目前的农民培训中,采取“集中办班培训”方式的依然占大多数,存在着组织者为完成任务走过场随便应付了事的现象,培训的“零散性、突击性和短暂性”,甚至“走过场”特征明显。

陈杰对记者说,前几年他参加过一次县里组织的淡水养殖培训,培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培训的方式就是开开会,培训内容理论性较强,只是肤浅地学到一点点东西,没起到什么作用。

“参加过一两次镇上组织的桑蚕培训,都是以开会形式学习蚕桑技术,不是通过实践方式,可想而知,能起到什么效果呢?”吴庆国感同身受。

“我们乡最近搞了个家电维修的培训项目,号称持续三个月,实际上就两个半天。前一天发材料,后一天考试。做完试卷就给你发钱,一人一百元,考试都有答案呢。”湖南省郴州市某乡镇农技站的负责人胡飞(化名)有些无奈,但“现在的乡镇培训基本上是走形式,大家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组织者为了完成任务随便应付了事,这肯定难以契合农民培训的需求,培训效果自然不如人意。

有人把农民培训称作“免费午餐”。调查显示,在2335个有效农村社区居民样本中,2325户居民表示培训是免费的,占比为99.57%,认为培训需要花钱的有10户,占比为0.43%,不到一个百分点;就普通农村而言,认为培训是需要花钱的占到了1.66%,免费的有98.34%。可见,不管是普通农村还是农村社区,农民参加培训基本是免费的。甚至,参加培训还会获得误工补贴、三餐补贴等,但仍有25.42%的受访者不愿参加培训。

“现在农民也瞧不上培训补贴的几十元钱,他们更愿意去做一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从事基层工作20余年的林德说,如果不改革农民培训方式,中央的文件到了下面也很难落实。

在普及农民培训同时,契合培训与农民的需求、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显得迫在眉睫。“首先要按照需求来培训,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在培训规划中的比例。”邓大才提出建议,“实践的形式优于满堂灌,要将现场观摩、动手操作等实践的形式贯穿整个培训的始终,如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免费午餐”重在“搭配均衡,营养丰富”,才会有人时刻关注和学习。在完善长效的培训机制外,邓大才提出,务必加强对农民培训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其自身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鼓励和推进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