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回归是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种群恢复及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任海研究员与邢福武研究员课题组等合作,成功实现了长梗木莲和杜鹃红山茶的野外回归。

长梗木莲(图1)是华南植物园曾庆文和刘玉壶研究员发表的新种,目前仅在广东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发现11株野生个体。任海等利用邢福武研究组和木兰园繁殖的嫁接苗和实生苗,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合作进行了回归试验,并在广东连州开展了异地回归试验,通过监测存活率、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适应性指标,发现其嫁接苗存活率高且生长较好,原因是嫁接苗的水分和光能利用效率较高。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嫁接苗的方式对某些受威胁植物进行回归保护或帮助它们克服全球变化导致的不利影响。论文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Oryx上。 (链接:http://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Abstract?fromPage=online&aid=9718524&fulltextType=RA&fileId=S0030605315000423

杜鹃红山茶(图2)是华南植物园卫兆芬研究员发表的新种,是优良的观花类园林植物,目前仅在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分布着1000多株野生个体。任海等科研人员与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合作,在前期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所有野生个体通过嫁接苗的方式保育遗传多样性,成功开展了回归试验(Ren et al, 2014, Oryx)。在此基础上,任海等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刘虹博士、华南植物园于慧博士等合作,开展了回归植株传粉及种子生产的研究,发现本地回归和异地回归植株的传粉种类虽有不同,但最终结果相似。这表明虫媒自交不亲和珍稀植物可能有一定的抗全球变化能力。该论文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期刊Plant Ecology上。(链接: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258-015-0515-3

此外,任海等科研人员根据近10多年回归研究的结果,与美国的刘虹博士和西双版纳植物园的高江云博士等合作,对中国开展的154个种的222个回归(含同一个种的就地和异地回归)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受威胁植物回归的综述,为中国实施的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工程提供参考。该论文近期已在保护生物学主流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发表。(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obi.12585/abstract

图1 长梗木莲的花、果和植株

图2 杜鹃红山茶的花、果和植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