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路上追梦不止
王多成,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河西学院客座教授、全市劳动模范、政协张掖市三届委员会委员……这些“光环”的背后,凝聚着他30多年来潜心致力农业科研和产业化开发的心血和汗水。
30多年来,王多成心系农业,扎根农村,关爱农民,按照科研创新——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的模式,在金张掖大地上走出了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张掖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优势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先后主持、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国家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地厅级奖5项。先后育成玉米新品种3个,集成研究玉米制种产业关键技术18项,研发玉米优良种衣剂配方1个,玉米专用复合肥配方1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2部,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实现了科技与种子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根本转化。
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王多成也一样。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下海”的热潮中,年轻气盛的王多成2001年辞去市玉米原种场的工作,从北京德农公司引入资金,创办了北京德农张掖分公司,专心从事他一直热爱的农业科技事业。“当时也没有多想,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挣钱,每天都在田间地头不停地忙活。”现在,50岁的王多成褪去了年轻时的张扬,岁月赋予他更多的淡然和踏实。“刚刚创办公司的时候,张掖的玉米制种面积还不10万亩,当时就坚定了一个目标,搞个10万亩的玉米制种基地。结果第三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王多成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种子产业化经营,2011年,他自筹资金成立市多成农业研究发展中心,成为全市最早创办的唯一一家民办科研机构。他推行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开展新品种选育、制种基地区域优化布局、果穗自然晾晒、克服连作障碍、气象灾害防范、节水措施应用、加工技术改进和机械化种植模式等技术的探索研究和集成配套,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整体质量,为我市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产业基地提供强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诸多成就中,制种玉米果穗集中自然晾晒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王多成的“得意之作”。“当时,我市大部分种子企业都采取机械烘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