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机收粒玉米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反响强烈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领导关于“种业要在农业转方式和调结构中发挥先行、先导作用”的要求,紧密配合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玉米机收籽粒机收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种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全国农技中心和中国种子协会围绕玉米产业需求,创设了东北玉米机收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并于2015年10月10日,在项目试点区吉林省公主岭市举办了适宜东北地区机收粒玉米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培训暨现场展示观摩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参加培训活动的领导、专家、企业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一致认为,这种新模式准确把握了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新要求,项目立意新、内容实、效果好、影响大,有望探索出一条以品种创新为引导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本较低、产出高效、产销对接的玉米产业发展新路子,对有效降低玉米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产销方式变革、破解当前玉米产业和种业困局有重要借鉴价值。

活动介绍了项目的设立背景。种子不仅决定与其配套的农艺和农机要求,还决定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地组织农产品产销,必须以种子性能为核心来进行。特别是当前我国正面临玉米库存高企、价格下跌,进口量增大的窘境,在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面临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玉米生产成本高的现实条件下,探索一条以品种引领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和产品转化利用的现代玉米产销之路迫在眉睫。

活动解读了项目的核心内容。机收粒玉米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就是一种以机收粒玉米品种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种制宜统筹农资、农技和农机,整合土地、劳力、资金等资源,联合产业链相关方,打通生产与销售环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获利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服务新方式。它的核心是机收粒玉米品种,内涵主要体现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资投入减量安全高效、籽粒收获与干燥储存及销售无缝对接、产业链多方合作等5个方面,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的高产高效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籽粒品质、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培育壮大民族种业。

活动展示了项目的推进进展。活动举办了大型现场观摩会,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依据项目模式设计方式所种植的9个征集品种的田间表现,在150亩土地上9台籽粒收获机同时对该9个品种进行籽粒直收过程,现场体验了机收籽粒效果,并邀请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及用粮企业代表作了典型发言。今年项目在吉林公主岭市试点取得三项阶段性成果,一是筛选出了部分适宜东北地区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并研究分析了机械收粒品种的农艺和机收性状指标。二是从三种直收籽粒机械中,筛选出了一种最佳机型,并分析了适宜机械的主要参数。三是全程成本核算和投入产出比较效益分析表明,与普通农户种植模式相比,新模式下玉米生产节本优势突出,每公顷玉米可节本增效3000元以上。下一步该项目将在总结今年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品种、机械和籽粒烘干贮藏这三大关键要素和环节进行深入研究,选择更多品种,扩大试点范围,完善种管与收储技术体系及市场运作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以种子为核心的玉米产销全程解决方案。第三年在东北分区域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马淑萍副局长、全国农技中心刘信副书记、中国种子协会邓光联副会长、吉林省农委张永林总农艺师、四平市市委常委兼公主岭市市委王子联书记、公主岭市人民政府孙志刚市长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省(区)种子管理站的相关负责人,国家玉米良种攻关项目专家,中国种子协会玉米分会会员,东北四省区的部分种子经销商、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代表,粮食收贮加工部门及相关农机、植保、土肥等技术产品的企业代表,以及农民日报、吉林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公主岭市地方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单位记者近3000人参加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