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合作社创新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引导合作社创新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全国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座谈会典型发言摘登

日前,农业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座谈会。会议认为,农民合作社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坚持规范和创新两手抓,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才能确保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座谈会上,8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代表作典型发言,展现了全国各地合作社比学赶超、共圆致富梦的精彩画卷。本报今日对典型发言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编者

规范管理促进合作社发展

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

我们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2009年底组建,2010年正式运营。合作社运营之初,仅靠租赁1100亩土地和代耕作业维持生存。由于土地不连片,大机械没能发挥作用,投资千万元的合作社秋后算账亏损近200万元,社员对合作社发展失去了信心。2011年春,正值我们处于困境、前途渺茫时,省农委王忠林主任和市县领导来合作社调研,建议我们吸引农民带地入社,把农民与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痛定思痛,重新振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终于焕发了生机。目前,入社社员已由最初的7户增加到2678户,经营土地由开始的1100亩扩大到5.6万亩,合作社由2010年亏损到去年的亩分红854元。

一是创新分配机制,实现风险共担。省农委领导建议我们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2013年通过成员代表大会表决,取消土地保底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为让带地入社农民多得实惠,我们提高了土地入社的分配比例,将总盈余的74%按土地分配、26%按资金分配。同时,还将国投资金平均量化给当年合作社社员作为分配依据,创新了公积金等同于投资参加下年分红的机制,调动了农民入社并提取公积金的积极性,我们已累计提取公积金近3000万元。

二是实行一人一票,强化民主管理。合作社组建以来,我们在种植计划、投资项目、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决策时,都要召开成员代表大会,严格执行一人一票制,不按出资额表决,切实保障每个社员的民主权利。

三是推行绩效考核,做到按劳取酬。2013年合作社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由挣固定工资变为绩效工资,经成员代表大会表决,拿出总盈余的3%作为管理人员工资总额,其中,理事长挣20%,其他人员挣80%。

四是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合作社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必须创新经营理念,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2013年以来,合作社投资建设了1800平方米马铃薯组培楼、1万平方米网棚、3800平方米种薯窖,生产原原种280万粒。同时,我们牵头与县内7家合作社联合出资1亿元,新建30万吨谷物综合加工项目,推动玉米和大豆错峰销售,实现农产品增值。

种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北京八达岭小浮坨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红

2008年,为了响应政府“菜篮子”工程的号召,我们村部分村民依托邻近八达岭高速的交通优势,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良好机遇,自发组建了北京八达岭小浮坨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由65户发展到103户,占全村农户的1/3。合作社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单个农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乱施化肥、乱打农药的传统生产方式,走上了科学种植、合作发展的致富之路。

我们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在财务管理上一直实行专人专管、财务公开。会计人员每个季度把财务情况汇报给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并在成员大会上进行公开。我们为每个成员建立了账户,记载了合作社与成员的交易情况。特别是在扶持资金使用及量化方面,建立扶持资金量化制度,通过召开成员大会,对资金用途及量化方式向全体成员进行解释说明,让扶持资金账上清楚,让广大成员心里明白。年底的盈余,我们会提取10%的公积金用于积累和发展,60%按交易量分配给成员,剩下的按股分配。

在经营方面,我们合作社从成立起就决定走有机蔬菜种植的发展模式。为了种出合格的有机蔬菜,我们多次到山东寿光、北京蟹岛等地参观学习,同时聘请北京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每年培训800多人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成员种植管理技能,强化日常种植管理,努力提升农产品品质,于2009年10月成功通过了有机认证。还申请注册了“唯吾知足”的有机商标,实现了从无公害到有机生产的质的飞跃。

现在,为了适应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合作社开始探索依托各种资源发展休闲采摘和观光旅游。大棚周边建起了能容纳1.8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可以用来垂钓;有的成员还修建了民俗窑洞,集休闲娱乐、采摘观光、吃住为一体的生态农庄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几年来我们尽心尽力为成员服务,种植蔬菜的品种也在逐步增加,获得了一些肯定,2014年被评为了国家示范社。我们合作社全体成员将共同努力,继续种好长城下的菜园子,丰富首都人民的“菜篮子”。

资金互助为产业发展添活力

安徽省太湖县日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玉平

太湖县地处安徽西南大别山区,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0年,安徽省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后,作为村支书的我组织本村干群,成立了日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种苗统一引进、饲料统一供应、疫病统一防治、技术统一培训、产品统一销售、资金相互借用”,解决了个体养殖户自己解决不了的很多难题,成员收入年增2万多元,第一批合作社成员已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示范户。截至目前,合作社累计筹集互助金1140万元,累计借出互助金2028万元。在投放的400多笔借款中,没有发生一起不良借款。

第一,坚持互助原则,守住政策底线。我们按照成员自愿、股份合作、有偿使用、服务生产、民主管理的原则开展资金互助,做到“五坚持、五防止”,即坚持互助性,防止办成金融机构;坚持内部性,防止资金外流;坚持民主性,防止决策失误;坚持群众性,防止“官办”道路;坚持服务性,防止片面追求盈利。同时做到独立核算、封闭运行、风险可控、审慎经营。

第二,严格操作程序,确保资金安全。我们概括为“三查、四不、五把关”。实行“三查”。即资金投放前调查,投放时审查,投放后跟踪检查。做到“四不”。即发放的互助金不准用于非农业产业发展类项目,不准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类金融项目,不向非本合作社成员投放资金,单户借款最高不得超过总股金的10%。把好“五关”。即把好借款人资格审查关、把好借款审批权限关、把好借款手续办理关、把好财经制度关、把好借款数额和期限关。

第三,实行民主决策,强化内外监管。一是成立决策、理事、监事机构。坚持每月召开理事会和监事会例会。二是设立社务公开栏。合作社将合作社成员以及成员账户所占的股份额度、分红情况,决算、提留等财务情况,成员借款额度、用途、还款情况等按月在社务公开栏公开,让全体成员心知肚明。三是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每月定时向农委、财政等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并接受县农委资金互助网络监管服务平台的实时监控。

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551户,占全村农户的80%。通过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开展资金互助试点,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联合闯市场共谋富民路

四川省江油市蜀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仕全

蜀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六个联合”推动发展。

联合搭平台。我本人原来也是一个合作社的理事长,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感觉到单个合作社缺乏精明的经营人才、对接政府能力弱,经不起市场风浪,迫切需要联合起来抗风险。2011年11月,我联合11家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被民主推选为联合社理事长。目前,联合社已有成员社91个,固定资产1.02亿元,涉及农户1.1万户,带动农户2.5万户,产品年销售收入2.3亿元。

联合建机制。主要办法是:联合社的事情,联合决策,对发展思路不明、经营业绩不佳的成员社进行约谈。在年度盈余中提取10%作为公积金、10%作为风险金、剩余80%按交易量(额)返还给成员社。我们建立了8大类20项内部规章制度。今年被列为四川省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目前吸纳入股社员306户、股金380万元。

联合做产业。联合社依托成员社的产业优势,统一规划了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种养,努力把弱势产业变强、把优势产业做大。尤其是地道附子基地面积从400亩扩大到3000亩,折耳根种植面积从3000亩扩大到1.1万亩,蛋鸡规模场和规模养殖量扩大12倍。

联合创品牌。联合社帮助成员社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开展对成员社的生产技术培训,注册了“蜀岭”牌商标供成员社共同使用。目前,联合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7100亩,获得无公害认证两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两个,拥有各类农产品商标30个。

联合闯市场。借助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建成电子商务惠民平台线下体验店,开通江油市同城购物网站,发展固定配送客户单位40个、微信客户群两万个、网购客户资源8万户、江油“一卡通”用户13万户。积极组织成员社参加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实现订单销售8100万元。

联合促加工。我们投资1640万元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2700平方米,农产品气调保鲜冷藏库800立方米,果蔬清洗、包装打码等标准化车间,实现了农产品保鲜、冷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全面提升联合社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今年,已加工芋子180吨、鸡蛋6000万枚、肉禽3万只,直接增加收入605万元。

在全体成员社的共同努力下,联合社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合作组织、省级示范社、国家示范社。我个人也连续三届当选为江油市人大代表。

“三管齐下”助力老乡奔小康

河南省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

我们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2009年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主要搞粮食生产,成员由初期的26户发展到336户,粮食耕种面积已由初期的233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亩。这几年,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现在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为一个集种植、土地托管、粮食银行、农机植保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去年,被农业部等九部委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第一,农民不愿种,我们来托管。2010年开始,我们试着搞了“土地托管”模式,分半托和全托两种。半托就是合作社只负责小麦病虫害防治和收割,每亩收90元;全托就是全年托管,农户不需要回来,粮食收割后全归农户,合作社收耕种、肥料、打药、收割等费用,每亩全年收760元。按全托算,合作社收费760元,成本是580元,每亩净赚180元;农民每亩收入2400元,交760元托管费,还能赚1600多元,比自己种能多赚400多元,还什么都不用管。目前,我们全托土地1.2万多亩地,服务3000多农户。

第二,家里没地方,粮食存银行。我们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粮仓,搞粮食储蓄服务。农民管这种服务叫做粮食银行。粮食银行有3种存取模式:一是存户要钱的话,按照当时的价格,直接支付现钱。二是存户暂时不领粮款,存入粮食银行,月利息5厘,比银行普通存款收益还高。三是存户不要粮款,也不要利息,粮食存放在合作社,合作社不收保管费,卖出时双方按比例对增值部分分红。

第三,有钱大家分,共同奔小康。我们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了章程和盈余分配制度、财务制度、成员培训制度,并根据业务需要成立了机械耕作队、收割队、科技队、田管队、抗旱防汛队五个专业队。我们通过聘请农业技术顾问,对病虫害统一防治,减少了用药量和劳动投入,确保了防治效果,节约了开支;合作社利用连片的5000亩耕地,建立标准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与河南省农科院签订长期订单,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一毛五分钱销售粮食,增加了收入。去年合作社盈利405万元,提了15%的风险金,剩下的60%按交易量分配,40%按股分红。

创新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

山东省肥城市立华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二林

2010年10月,我抓住江苏省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入驻山东省肥城市的机遇,牵头组建了肥城市立华养鸡专业合作社。我们充分利用立华畜禽公司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紧密的一条龙产销体系。经过五年努力,成员从9户发展到360户,养殖大棚由10万平方米扩大到55万平方米,年出栏商品鸡由300万只增加到1800万只,平均每只鸡利润达2.6元左右。为此,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示范社。

为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我们合作社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大会,公布上一年收支情况,安排当年生产计划,并对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重大事项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实行一人一票,与本社交易量较大的成员享有20%的附加表决权。合作社单独设立账目,跟公司独立核算,成员人手一份账户手册,详细记录生产资料使用量和成鸡回收量,以此作为盈余分配依据。2014年合作社共获得公司返还的服务费4700多万元,其中60%按照成员成鸡回收量返还,共返还成员2800多万元,平均每户7.8万元。

为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还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一是对新加入合作社的成员按标准新建鸡舍的,给予建棚补贴,每个棚补助总费用的20%。二是成员建造鸡舍时,如需占农业用地,给予每亩500元的青苗补贴。三是根据鸡棚的规模和板材,可以提供所需资金20%-50%的无息借款。通过扶持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目前,合作社已发展规模化养鸡大棚800多个。

经过几年摸爬滚打,我们合作社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作为理事长,我开始琢磨“如何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的问题。经成员代表大会和与公司共同商议,决定从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以扩大合作社收益来源,为成员争取更多的利润。通过合作社自身积累、合资合作、农民成员入股等方式,投资1.2亿元建设了种鸡厂、孵化厂和销售中心,有效促进了肥城市以及周边市县养殖业的发展。

扎实开展合作社联合社建设

浙江省杭州富阳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何建强

杭州富阳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3年12月,是由32家农民合作社出资组建的。经营范围覆盖粮油、水果、蔬菜、水产、蚕桑、禽蛋6大类富阳特色农产品,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服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200多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

健全制度,强化组织建设。联合社与合作社一样,也有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32家合作社的理事长组成成员大会,每月1日开会,决定联合社的重大事项,还负责选举联合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决策实行一人一票。联合社设立了财务部、电子商务部等专业工作机构,各部门的负责人由成员社理事长担任,并招聘了18名大学生作为工作人员。联合社每年将61%的年终盈余按交易额返还给成员社。

优化服务,完善财务管理。联合社现有专职会计人员6人,在区财政局、区农办指导下,为合作社提供了代理记账、纳税申报等专业财务服务。凡是由我们进行财务管理的合作社,均建立成员账户,项目支出须经银行转账,实现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目前我们已为140家合作社提供财务建账服务,收费标准每月100元,远低于会计事务所。

资金互助,开展信用合作。2014年,联合社被列为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社试点,获得10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开始了创新农民金融互助平台试点。资金互助会的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会员间的资金融通需求,支持成员生产经营。一年来,累计开展资金互助金额1472万元,互助成员单位涉及54家。

示范带动,实现规模生产。联合社根据富阳地区产业特点,建立各类产业示范园,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联合社的灵山水果基地被评为省级优秀农业现代产业园区,长兰蚕桑基地、长盘竹笋基地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基地。我们还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积极引进82个水果新品种和美国青蛙、黑斑蛙等水产新品种。

打造品牌,积极开拓市场。联合社为成员社提供农资统一采购,农产品统一销售等服务。销售的农产品使用“富春山居”品牌统一包装,根据产品类别收取2%-8%的服务费,其余全部返还成员社,保证农户收益。我们还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开设阿里巴巴店铺1家,淘宝店铺7家,开设微店经营,在网上销售富阳名优土特产。

合作发展引领农民致富

甘肃省静宁县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永学

我们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注册资金1050万元,现有成员1678户,果园面积5600多亩,资产总额1556万元。2014年实现果品销售收入1.1亿元,盈利330万元。

我们始终把规范办社放在首位,制定完善了合作社章程等10项规章制度,对合作社的事怎么办都做了详细规定。比如,我们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农资供应商的选择、农资价格,上一年度利润怎么分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等等,这些事都在会上由大家商量着办。我们给每名成员都设立了账户,记录成员股金、交易量和各类扶持资金量化份额,合作社盈利60%按照成员交易量进行二次返利,40%按股金分红。2014年,成员每销售一斤苹果返利3毛钱,每入股一块钱分红2毛4分钱,二次盈余返还总金额达198万元。由于盈余分配等重大社务我们都向全体成员公示,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现在大家的心气都很高。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苹果质量,我们编辑出版了《葫芦河牌静宁苹果标准化生产》,定期出版会刊《葫芦河》,给所有成员配发了苹果生产手册,要求成员把投入品使用和果树修剪活动等记入手册。我们还采用了“人盯人”的办法,选派技术人员常年驻点,指导成员统一技术、统一用药、统一施肥,对生产全程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管。成员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率由成立时的65%上升到现在的87%,仅2014年就为成员节约农资投入成本210万元,人均1250元。

我们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有好产品,还得卖个好价钱,必须得把营销做上去。为了把成员的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我们合作社成立后不久就申请注册了“葫芦河”商标,后来又先后成立了鼎邦外贸、内贸公司,与国内外近50家水果企业、电商平台合作,建成了多元化销售网络。

由于质量过硬,这几年我们的苹果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先后荣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全国食品质量消费者放心品牌”“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中国果品百强品牌”等。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赵广飞、李朝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