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击假农资出重拳 13人被抓28人受处理
当前,正是“三秋”生产大忙时节,也是农民群众用种、用肥的高峰期。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化监管责任,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加大对虚假农资坑农害农案件的处理和曝光,防止农民群众上当受骗,全力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实现丰产增收。
假冒化肥“忽悠团”坑农害农
今年5月上旬,王长根等不法商人以每吨620元的价格,从内乡县壮田肥业有限公司购买标注为“牛兴牌”智能缓释肥的普通氯化铵139吨。5月19日至22日,王长根等3人冒充内乡县壮田肥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租用郏县县委党校会议室和20余台车辆,伙同化肥“忽悠团”其他成员共16人,假借“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和非法销售,每吨销售价格为2600元。事实上,王长根销售的化肥是内乡县壮田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假冒产品。
郏县部分农民使用假冒化肥后,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枯死受损。受害农户多次向郏县农业、工商等相关部门反映举报,未能得到妥善处理。8月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忽悠团’谁来管”为题进行报道,在全国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经调查和核实,该事件共涉及郏县薛店镇、广阔天地乡、白庙乡、渣园乡、茨芭镇5个乡镇23个行政村157户农户。重点受损群众16户。受损农作物总面积352.1亩,鉴定受损金额152120.49元。
严肃追责惩处相关涉案人员
郏县假冒化肥坑农害农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省领导高度重视,省长谢伏瞻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报道的问题认真核查,严肃处理,绝不能坑农害农。副省长王铁专门召集会议,安排部署。省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立即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联合调查组认为,该事件是一起精心策划,有组织、有预谋、有分工、典型的化肥“忽悠团”坑农害农事件,也是一起由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导致的责任事故。按省政府要求,平顶山市、南阳市政府及时对案件作出处理,赔偿了受损农民经济损失,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并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
截至8月27日,受害农户损失的326996.13元已全部赔付到位,包括剩余656袋化肥的回购款61008元,已使用化肥差价款113867.64元,农作物受害损失152120.49元。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其中从事假冒化肥具体销售的王长根、佟凤珍、曹红领、张国生等4人已全部被抓获。从事虚假宣传的15人已抓捕9人,其余涉案人员正在全力抓捕中。冻结、扣押犯罪嫌疑人涉案款项82142元。
此外,平顶山市纪检监察部门共处分相关责任人员21人,其中进行诫勉谈话8人,行政记过处分3人,记大过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1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5人,行政撤职处分3人;南阳市纪检监察部门共处分相关责任人员7人,其中诫勉谈话1人,行政记过处分3人,行政记大过处分2人,行政降级处分1人。
专项整治形成高压态势
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9月15日至12月15日,省农业、公安、工商、质监、供销五部门在全省组织开展秋冬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对所有农资批发市场、农资产品集散地、农资仓储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清除隐患,不留死角。强化农资生产企业整顿,重点整顿种子、农药、肥料生产企业。组织农资质量抽检,重点监测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检打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此外,将加强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机制,加大部门联动,重点强化农资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立即组织侦破,精准打击。对典型案例及时曝光,震慑不法分子,达到处理一起案件,警示一批生产经营户,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责任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