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豆数量十年增2倍 国产大豆价格跌回五年前

央广网财经10月12日消息 近期,河南、安徽等关内主产区大豆陆续上市,虽然年内大豆产量下滑已成为定局,但新粮价格不仅未有上涨,反而大幅下滑超20%。作为大豆主产区的东北地区,新豆虽未上市,市场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大豆价格也同比下滑11%。

对于国产大豆价格较大幅度下跌,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国外低价大豆涌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大豆临储政策的改变也使豆价走低。

国内大豆价格同比跌幅超10%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大豆平均价格截止9月为3750元/吨,相比去年同期下跌405元/吨,同比跌幅达10%,9月价格环比8月下跌100元/吨,环比跌幅达到2.6%。

分地区来看,截止10月10日,安徽淮北新豆净粮收购价格在1.90-1.95元/斤,同比去年大跌23.8%;河南商丘新豆毛粮收购价格为1.80元/斤左右,同比去年下滑21.7%;东北地区食品豆收购价(清粮)约2元/斤,与去年同期2.25元/斤相比,下降了0.25元/斤,下跌11.1%。

以东北三省省会哈尔滨、长春、沈阳价格近6年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目前价格从2013年4800元/吨左右已经下跌至5年前的3750元/吨的水平,跌幅达到22%。

进口大豆数量十年增加两倍 国产大豆渐失市场定价权

“国产大豆价格下滑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进口大豆冲击所导致的,油厂采购油籽原料占国产大豆需求半壁江山以上,但随着国内进口大豆的冲击,压榨企业均以采购低价进口大豆进行压榨,国产大豆逐步丧失了市场主导地位。”一亩田集团市场分析师王瑶对央广网记者说。

王瑶还认为:“同时,国家临储政策的改变也加剧了国产大豆价格走低。2013年之前,国产大豆施行临储政策,国产大豆收益比对玉米虽然偏低,但具有种植的价值。但随着临储政策的取消,直补政策执行后,大豆价格开始失去价格挡板,定价权开始跟随进口大豆价格出现下滑。所以整体上看,国产大豆虽然未出现夸张的供需失衡,但定价权的外移才是国产大豆价格出现结构性调整的最关键因素。”

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即国家根据大豆品质等级制定不同的价格,各指定库点按照规定价格公开挂牌收购,对农民交售的大豆做到应收尽收,切实做到敞开收购,保护农民利益。大豆直补政策,也即大豆目标价格,有关部门根据当年的物价水平、粮食生产利润、农民收入增长等因素,确定目标价格。收获后,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农民就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将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直接补贴给农民。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中国对进口大豆政策改变以及国内养殖业的快速扩张,进口大豆数量快速增加,从2004年2580万吨到2014年的7820万吨,增幅达到203%。国内大豆与进口大豆虽然主要用途不尽相同,国产大豆主要应用在豆类食品加工,进口大豆主要应用在油脂压榨和饲料原料,但由于进口大豆对大豆价格定价有至风向标的作用,所以国产大豆在廉价进口大豆(青岛美豆FOB价格3050元/吨)的冲击下,价格逐步下滑,国内大豆产量也下滑至近年低点。

除了以上因素,卓创资讯分析师卢宁认为与大豆价格区域间的“蝴蝶效应”有关,“作为小市场的湖北市场,是早熟大豆的集中地,因该省价格在9月大幅下滑,导致市场气氛趋于悲观,继而导致安徽等主产区的新豆上市价格偏低” 。

业内:大豆目标价格制度应尽快向河南安徽覆盖

对于大豆价格下滑有哪些影响?卢宁分析,“一方面,可以拉低和进口大豆的价差,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进口大豆的分销,不过,因国内供给缺口和价格的差异始终存在,难以撼动目前的大豆进口格局。另一方面,国产大豆价格偏弱,直接影响农户、贸易商等从业者的利益。尤其是目标价格机制尚未覆盖的河南、安徽等主产区。因价格较低,大豆市场的交易积极性也偏弱”。

对于为何东北地区大豆价格下滑幅度比河南安徽等地要小的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粮食专家分析,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当前实行的大豆目标价格制度。

据悉,国家发改委去年5月17日宣布,根据当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而今年的大豆目标价格不变。

该专家向记者表示,因东北地区实行目标价格制度,每吨4800元(约2.4元/斤),这有利于维护豆农的利益。他同时呼吁,目标价格制度应尽快向河南安徽等地进行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