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牧厅印发《甘肃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2015年6月29日,甘肃省农牧厅印发了《甘肃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甘农牧发〔2015〕167号)。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科技进步、创新机制体制为总体思路,打好本省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结合实际,确定了到2020年具体工作目标,布置了八项任务,提出了五项要求,成立了省农牧厅厅长任组长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进耕作制度和灌溉制度改革,构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以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为重点,以微喷、移动滴灌、注水补灌等技术为补充,注重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实现节水增效。

(二)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企对接,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推进新型肥料、施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三)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逐步淘汰高毒农药。

(四)推进养殖污染防治。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布局,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因地制宜推广堆肥发酵、沼气能源利用、有机肥生产等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技术模式,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和养殖小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减少养殖污染。

(五)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入贯彻《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推广使用厚度0.01mm以上的高标准地膜,强化源头防控。结合现有项目,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做好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研发和推广废旧农膜捡拾回收机械。建立健全可降解地膜评估评价体系。

(六)着力解决尾菜污染。因地制宜开展尾菜直接还田、田间堆沤等处理技术的推广。扶持规模化企业、专业合作社对蔬菜流通环节产生的尾菜进行资源化利用。开展田间试验、技术集成示范,完善尾菜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尾菜的处理利用率。

(七)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青贮氨化窖池、储草库建设,加大秸秆收获、打捆、加工粉碎、裹包等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培育秸秆饲料化利用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秸秆的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八)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农作物与土壤协同监测。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农产品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在轻度污染区,推广低积累品种种植;在中、重度污染区,开展农艺措施修复,同时通过品种替代、粮油作物调整和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等方式,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少数污染特别严重区,划定为禁止食用农产品区。

在布置八项任务同时,对具体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一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二是推行农业标准生产。推行生产全程监管,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推进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三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构建产业布局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高效、生产清洁产品优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四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重点流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以社会化服务推动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清洁化。五是培育新型治理主体。引导新型治理主体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地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服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等,采用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甘肃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监测预警、加强舆论引导等六个方面,推进八项任务的落实,打好本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