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推5个优质杂交稻品种 实现中国水稻育种新突破..
9月30日,素有“九州粮仓”美誉的湖南正式对外推出新育成的5个米质达国标二等优质米标准的杂交稻新品种,其米质堪与泰国大米媲美。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表示,这5个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实现了产量、抗性、品质的有机融合,解决了长期以来“优而不丰、优而不抗”的大难题,结束了优质稻难培管、风险高、产量低的历史,是中国水稻育种的又一重大突破,是以袁隆片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研团队的又一重大成果。
作为全国稻米生产第一大省,湖南稻米产量和质量都创造过辉煌。湖南也是开发优质大米最早的省份,上世纪九十年代生产的“猫牙米”、“丝苗米”一度十分抢手。但由于粮食购销形势变化,优质稻米开发时断时续,也遇到“今天不卖湖南米”的尴尬。
为了重振湘米雄风,2010年以来,湖南省政府启动了“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坚持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企业发展三个轮子“扣齿连动”,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形成了“好种产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卖好价”的良性发展格局。
刘宗林介绍,在品种选育上,该省先后成功推出了湘晚籼17号、玉针香2个米质达国标一等优质米的常规稻新品种,今日再次推出新育成的5个米质达国标二等优质米标准的杂交稻新品种;在规模生产上,高档优质稻标准化基地面积从100多万亩发展到了今年的300多万亩,从平湖区拓展到了高海拔山区;在企业培育上,龙头企业优质米产量连年增加,优质米销售比重由不足10%提高到现在的50%多,湖南粮食集团年售量从7~8万吨增加到了50多万吨,优质米占94%,跻身全国粮食行业五强。
刘宗林介绍,为提升湘米产业,该省成立了高档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攻关协作组,由9位优秀育种专家组成,年年开展田间现场考核评比,交流共享种质资源。湖南省农委多次组织优质稻评选,从南方稻区征集新品种,统一种植,同期灌浆结实,邀请专家临田筛选,进行大米外观评定、食味鉴定。
记者了解到,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验机构检测、评定,30日发布的5个品种,其中2个为中稻,3个为晚稻,是从300多个品种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可大面积推广,集合了“四好”:一是好种。生育期中熟或中熟偏迟,6月中旬播种,全省范围内正常年景都能安全齐穗。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高,属中感稻瘟病,生产上完全可防可控。2个中稻品种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3个晚稻品种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比一般高档优质常规稻增产20%;二是好吃。经专家食味鉴定,这些品种食味评分在8.55—8.99分之间,均比湖南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稻湘晚籼13号8.00分高出不少;三是好看。大米透明度均属1级,垩白度0.7%~1.7%,外观晶莹透亮;四是好加工。整精米率56.5%~66.2%,比目前大面积推广的高档优质常规稻高3—13个百分点。
“湖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将大力推广优质杂交稻新良种,力争2018年达到500万亩、2020年全省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500万亩,确保80%的商品大米品质达到国家一、二等优质米标准。”刘宗林告诉记者。
(责任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