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审黄淮粳稻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3
品种名称:隆粳968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春江100/8994//甬18/淮稻6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3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5天。株高100.4厘米,穗长17.9厘米,每穗总粒数154.9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0.71%;中感稻瘟病,中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6%,垩白米率30%,垩白度2.7%,直链淀粉含量15.4%,胶稠度64 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5.9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59%;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56.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5.5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2.8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6.7%。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5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6.43%。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中旬播种,培育壮秧。2.秧龄30天左右,中上等肥力田块亩栽1.8万穴左右、肥力较差田块栽2.0万穴左右,每穴栽插3~5粒谷苗。3.亩氮肥总量18~20千克,重施基肥,早施促蘖肥,适时施好穗肥。后期干干湿湿,切忌过早断水,确保活熟到老。4.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4
品种名称:玉稻518
申请者: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新稻03518诱变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4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4天。株高102.9厘米,穗长16.9厘米,每穗总粒数143.7粒,结实率89.8%,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 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1.43%;中抗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1%,垩白米率19.5%,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82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3.7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25%;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73.8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8.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9.3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73%。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35~40千克。2. 秧龄35~40天,栽插株行距13.3×27厘米,穴插3~4苗,亩基本苗6万左右。3.多元素平衡施肥,氮肥前重中稳后补;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4.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穗打苞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不宜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5
品种名称:连稻99
申请者:江苏东海县守俊水稻研究所、江苏年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东海县守俊水稻研究所、江苏年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镇稻99/中作85H68//丙00502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60.1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3.3天。株高95.4厘米,穗长15.8厘米,每穗总粒数144.7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9.38%;中感稻瘟病,中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5%,垩白米率29%,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15%,胶稠度72 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6.7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4.59%;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44.5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3.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7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4.1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8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8.64%。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5~30千克。2.秧龄35天左右,栽插规格为26.6×13.3厘米,亩栽2.2~2.5万穴,每穴3~4种子苗。3.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22~25千克、五氧化二磷14~15千克、氧化钾20~22千克,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补足穗肥。浅水移栽、深水活棵、薄水分蘖,后期干干湿湿,不可断水过早。4.注意防治稻瘟病,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6
品种名称:扬粳113
申请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运村2443/扬粳4227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2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6天。株高100.8厘米,穗长16.6厘米,每穗总粒数133.7粒,结实率90.5%,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4.29%;中感稻瘟病,中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3.8%,垩白米率62%,垩白度6.5%,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稠度83 毫米。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6.4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4.54%;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77.0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8.8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2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4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4.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8.99%。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30千克。2.秧龄30~35天,栽插株行距13.3×30厘米,每穴栽3~4苗,亩基本苗6~8万。3.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亩总施纯氮量18~20千克,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配合施用磷、钾肥。4.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断水。5.播前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7
品种名称:京粳1号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系8702/雨田102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4.5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2.3天。株高98.5厘米,穗长16.3厘米,每穗总粒数149.4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8.57%;中感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垩白米率30.0%,垩白度3.0%,直链淀粉含量15.2%,胶稠度87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7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2.39%;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43.3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3.4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5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2.8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亩播种量,湿润育秧25~30 千克、旱育秧35~40 千克。2.人工插秧秧龄30天左右、机插秧龄18~20天;行距20~23.3厘米,株距10~13.3厘米,每亩栽插2.0~2.2万穴,基本苗7万/亩左右。3.一般亩施纯氮20~25千克,基蘖肥60%~70%、穗粒肥30%~40%,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4.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蘖烤田、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成熟前5~7天断水,忌断水过早。5.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苗期注意防治灰飞虱及一代二化螟;大田及时防治纹枯病,穗颈瘟,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8
品种名称:圣稻22
申请者: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圣稻14/圣06134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8.9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2.1天。株高95.6厘米,穗长17.3厘米,每穗总粒数156.1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8.18%;抗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5%,垩白米率20.0%,垩白度1.3%,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76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6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1.59%;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48.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4.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2.7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3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06%。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中、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3~4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秧龄35天左右,6月中旬插秧,,栽插株行距14×25厘米,每穴栽插3~5苗。3.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亩施纯氮18千克,氮肥主要作底肥、分蘖肥,酌情施穗肥。4.薄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水促蘖、适时搁田、薄水孕穗,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5. 播前严格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9
品种名称:徐稻9号
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40073/扬59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9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天。株高96.7厘米,穗长16.4厘米,每穗总粒数140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0.71%;中感稻瘟病,中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2%,垩白米率24.5%,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稠度73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2.2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4.88%;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62.6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6.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7.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5.7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25%。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35千克;机插稻5月下旬播种,每盘干谷重120~130克。2.手插稻秧龄35天左右,栽插行株距25×14厘米,穴插2~3粒谷苗,亩基本苗6万左右;机插稻秧龄20~22天,栽插行株距30×12厘米, 穴插3~4粒谷苗,亩基本苗6~8万。3.大田亩总施纯氮量18~20千克,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磷、钾肥;穗肥分2~3次施用,以促花肥为主。4.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不宜停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50
品种名称:宁粳6号
申请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育种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武运粳21/镇稻88//宁粳3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8.4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1.5天。株高102.5厘米,穗长16.6厘米,每穗总粒数155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1.21%;中感稻瘟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3%,垩白米率20%,垩白度1.6%,直链淀粉含量15%,胶稠度76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7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2.01%; 2013年续试,平均亩产642.7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3.6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8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2.73%。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6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6.47%。
栽培技术要点:1.黄淮地区手栽稻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机插稻5月中、下旬播种。2.手栽稻秧龄30天左右,移栽行株距25×13.3厘米,穴栽2~3棵,亩基本苗6~8万;机插稻秧龄20天左右,栽插行株距30×12厘米, 穴栽3~4棵,亩基本苗7~9万。3.亩总施纯氮量20千克左右,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穗肥分2~3次施用。4.浅水插秧,薄水分蘖,适时烤田,抽穗期保持浅水层,以后间歇灌溉,收获前7天断水。5.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