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高产稳产和节能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改变某种种植习惯来降低农业风险,减少物质和用工消耗也是一种积极的增收措施。尤其是当我国民众和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意识、安全标准逐渐的在得到重视与落实之时,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主动的行为也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和实惠。

我们在较长期的小麦生产种植中会发现,同样的年份、同样的品种、同样的地区,甚至是在同样的栽培方式下,只是由于小麦的播种期不同,表现出的最终结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可以一一列举来说明——

1、较晚播种的麦田同样的病害发生较轻或不发生。因为适当的晚播有推迟或延缓病害发生的效果,最终可能实现小麦整个生长周期的避病和减病。由于小麦田间发病较轻或不发病,我们就可以减少施药次数或不施药,这样不仅是减少了开支,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品的安全性。

2、在小麦发生倒伏的年份,晚播的麦田就会不发生或较轻的发生。因为适当的晚播有降低基部茎秆长度和总体植株高度的效果。不倒伏或倒伏较轻时,相对的提高了产量,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商品性,最终会增加收入。

3、减轻或避免小麦冬季冻害和春季低温冷害的发生。小麦的冬季冻害和春季低温冷害的发生没有规律,同时也不好防治,发生严重时,它给小麦生产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在生产中我们会发现,冬季冻害和春季低温冷害发生的年份,晚播或适当晚播的麦田会表现“躲”灾现象(幼穗分化相对的发生晚)。一些晚播或适当晚播麦田的表现看上去穗子稍稍小了一点,但其穗粒数反而不低,穗子形态完整,很少出现秃尖和缺位现象,这一点非常关键,它是我们创造小麦高产的关键。

4、近些年,生产上流行的大播量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包括倒伏的问题,病虫害的问题以及消耗水分和地力的问题等等,而晚播或是适当的晚播,可有效地将这些问题缓解和化解。同样的播种量,由于适当的晚播,降低了总的冬前积温数,使得群体难以达到“疯长”和过密的程度。

那么,小麦适当的晚播要适当到什么程度呢?

原来我们定小麦播种期是按照“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以及按照冬前日平均温度或冬前有效积温来计算的,这些对于小麦生产者来说,都不好掌握,最好掌握的“适当”晚播时间就是按照我们常年的小麦播种日期,向后推迟一周到十天左右的时间就算是“适当”。譬如说北京原来是9九月的23号——“秋分”节气。现在我们将其推迟到“国庆节”,或10月的3到5号都可以,甚至再晚几天也无妨。总之,小麦晚播或适当的晚播就比早播强(小麦育种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