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生态农业:“5+1”解“三困”
蒲江是成都西南门户,享有“绿色蒲江·生态新城”美誉。近年来,蒲江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产业,率先在全国整县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创新整县推进耕地保护与土壤提升工程,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有机产业树立了借鉴的样本。 ——编者
蒲萱
9月,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10万亩猕猴桃迎来丰收,摘果、装筐、上车……各大果园一片忙碌。与往年忙着询价找市场不同,今年彭河社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轻松不少。原因在于合作社加入了一个土壤改良示范项目,不仅有专业团队上门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而且猕猴桃订单也早早拿到了手。
从2013年初提出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建设,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两年多来,蒲江生态农业提升实现了从点到面、从零星尝试到普遍推开的跨越式发展,猕猴桃、柑橘、茶叶三大主导特色产业纷纷跟进发力,有机事业由此步入快车道。
有机农产品正走上舞台
随着猕猴桃陆续采摘上市,复兴乡庙峰村猕猴桃种植大户张玉珍的收支账本早已记得密密麻麻。虽然30余亩猕猴桃刚投产不久,但按这个行情,估计突破去年的30万元产值不是问题。
猕猴桃在蒲江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中最年轻,10万亩的产业面积仅为柑橘和茶叶的一半,但近几年其发展势头却十分强劲,与柑橘、茶叶一起成为拉动蒲江农民增收的三驾马车。2013年,蒲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突破万元,稳居成都第三圈层8个远郊区(市、县)第一,全省七十个丘区县第二。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舌尖安全触动公众敏感神经,农产品消费需求逐渐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健康吃得生态转变,有机农产品正走向舞台。”蒲江县农林局局长赵武斌表示,蒲江与有机结缘不算早,但底子厚。
2013年,着眼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蒲江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蒲江县有机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2)》,在全国率先提出整县打造有机农业,确立了建设与国际接轨有机农业基地的长远目标。
探索“5+1”服务体系
作为落实规划的第一步,蒲江陆续在全县展开土壤抽样检测工作,目前抽样数量已超过7000个,形成了一幅反映全县土壤有机质、酸碱度的实测图。然而,从检测情况看,蒲江耕地土壤各项指标较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有机质含量大多在2%-3%左右,低于5%的国际通行标准,土壤酸化、板结问题较为凸出。
健康的土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然而,由于土壤改良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又缺乏专业指导,作为耕地直接管理者和受益者的农民改土动力却不强。为此,蒲江充分调动农资服务商、合作社、产业协会的力量,逐渐探索出一套以耕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5+1”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农民改变生产方式。
“5+1”综合服务体系,即以土为本集成创新,把肥、药、机、循环、检测、监测等绿色关键技术有机结合,培育健康土壤,生产优质农产品,加载了优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
“通过养田肥土、土壤大数据、有机质循环养地利用、生物防控和开发小型农机具,共同提升土壤质量,让土地更肥沃,种出优质果蔬,并通过电商平台,推动蒲江农业全面上台阶。”中心主任李征阐释“5+1”。
从种好果,到养好地
2013年,首批试点在蒲江3个乡镇20亩试验区铺开。“施用有机肥,是快速提升地力的有效途径。”蒲江县农林局局长赵武斌介绍,如果严格按照推荐用量施用,土壤有机质可以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以上。而土地在休耕的自然状态下要达到同样效果,需要70年。
长秋乡石马村村民陈金福的果园,成了首批试验区的地块之一。“有机肥施下去,一个多星期就长出了菌丝,大半个月之后,土地松松软软,还有了蚯蚓!”陈金福笑着说。
朱永明的果园,也尝到了甜头。8月19日,一场大雨过后,朱永明跟以往一样,到果园里剪枝疏果。顺着泥巴路,刨开青草丛,惊喜出现在眼前:果园草丛里长着七八朵直径约十来厘米的野生菌。“多少年了,都没见过园子里长出大菌子!”朱永明说,菌类天生对环境很敏感,在常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果园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野生菌的出现,更像老朱“有机尝试”交出的成绩单——这一年来,老朱跟蒲江的许多果农一样,转变观念,把关注点从种“出”果子转变到种“好”果子上。积极探索通过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改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改良土壤。
为了提高农民的参与度,蒲江对施用合格有机肥的农民以每亩每年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农民的投入每年仅需300元左右。“有机肥多了,化肥用量就减少了,这部分省下来的钱还没算哩!”陈金福觉得有机肥用得“值”,土地变了,果子也变了,这一年多来,果园里的果子皮滑汁多,甜度也有所提升。
在整县推进土壤改良的计划中,蒲江频出重拳。最近,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蒲江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县耕地质量提升5+1综合服务中心”正成为土壤改良计划的坚实保障。
求解三大难题
蒲江特色优势产业突出,高效益使得农民愿意投入,舍得投入,为生态农业转型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但也面对三大“拦路虎”:一是土壤板结酸化,亟待改良,谁来投入?二是生态种植模式涉及生物防控技术、农业循环体系构建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谁来提供服务?三是种出优质果,如何才能卖个好价钱?经过实践探索,蒲江找到了答案。
今年,蒲江拿出专项资金开始有计划地推进10万亩耕地的土壤改良工作,三年内要完成25万亩,覆盖全县猕猴桃、柑橘、茶叶三大主导产业成片种植区。对参与土壤改良并验收合格的农户按每亩500元进行补贴,分担农户改土成本,调动其积极性,解决谁来投入的问题。政府通过招标程序引进有实力的社会化服务者,生物肥料企业为农户提供土壤改良方案,植保企业为农户提供绿色防控方案,农机企业研发小型施肥用药农机减少劳动力投入,合作社、产业协会负责组织发动农户参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成为政府自身技术服务体系外的有力补充,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优质不优价是农户不愿主动参与转型的根本原因。为此,蒲江县将更多精力用于生态农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加大对金融、保险、电商、冷链保鲜、有机认证、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在县耕地质量提升服务中心,农户可以享受信贷、保险、农残检测等一站式服务。目前,蒲江水果现代农业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本来生活网、世果汇等生鲜电商被陆续请进来,本土中小网商数量近年来呈几何级增长。
得益于生态种植模式的转变,今年3月,四川省蒲江县长秋乡石马村陈金福种植的晚熟柑橘“不知火”,以高于市场价1元每市斤的价格被知名电商本来生活网收购,引得众乡邻纷纷取经效仿。
蒲江在生态有机农业发展道路上的生动实践,尤其是其探索的以耕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有利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解决3大难题
土壤板结酸化,亟待改良,谁来投入?
专业的生物防控技术、农业循环体系建设服务,谁来提供?
种出优质果,如何才能卖个好价钱?
施用安全的肥、药投入品,培育健康土壤
构建健康的土壤环境,提高病虫害防疫能力
推荐选用适合当地操作的小型农业机械
有效监测土壤环境,建立土壤大数据
实施有机质高效循环利用工程,沃土养地
搭建面向高端消费市场的销售平台,实现优质优价
“5+1”综合服务体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