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保障“两个安全”建设农业强市

汉江流域15个地市农业部门代表在首届汉江流域农博会上签订《共建汉江生态农业经济带倡议书》。

有机谷里的“采茶赛”。

襄阳菜籽油加工生产线。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北连南阳盆地,南接汉江平原,气候南北兼宜,农业资源丰饶。近年来,襄阳市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强基础、提能力,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

粮食生产是襄阳的优势、骄傲与光荣,也是襄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市的根基。2011年,襄阳市在湖北省率先亮出了冲刺“百亿斤粮食大市”的旗帜。2012年,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达到100.28亿斤,占湖北省粮食产量的1/5、全国粮食产量的近1%,成为全国第22个、湖北省首个百亿斤粮食大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2013年以来,襄阳市围绕维护粮食安全,多措并举,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产,连续三年总产保持在百亿斤以上并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鄂北大粮仓”。

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加强基本农田改造,整合涉农资金,以粮食主产县为重点,集中投入、连片推进,持续开展连片高标准农田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2014年完成农业部和省级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80个,其中襄州区部级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田块亩产达到542.9公斤,创湖北小麦单产新高。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8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4%,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位居湖北省前列。实施科技强农工程,建成国家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强化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智能物联系统,建成湖北首个智能农业示范区,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2627户、5019家、5437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5万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开展襄州全国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初步形成以农技中心、农广校等机构为依托,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涉农企业和合作组织等为骨干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了收购、仓储、加工、销售、质量认证、产品检测信息发布等农业产后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襄州区双丰收农机合作社等典型,首创托管、半托管服务模式,托管、半托管面积达10万余亩,覆盖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及河南省新野县等两省4县(市、区)30多个乡镇,带动2000多户农民增收。

建基地、抓示范,全力打造“中国有机谷”

在资源环境和市场双重约束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襄阳市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生态立市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西南山区、汉江沿线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四县市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建设“中国有机谷”,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为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探索路子、提供经验。

目前,“中国有机谷”规划已通过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专家评审,上升为湖北省级战略。以南漳为核心区,以保康、谷城、老河口为拓展区,积极探索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多产业业态互相融合、循环发展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已与中建集团公司和中建三局分别达成投资100亿元和5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产业基地和支持展示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已获“三品一标”认证证书62张,其中有机认证、有机转换认证证书22张,认证基地面积达6.2万亩。

强园区、壮龙头,力促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

襄阳农业的优势在产量,潜力在加工。近年来,襄阳市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三农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农产品加工业呈跨越发展之势。2010年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以20%-30%的速度高速增长,2014年达到1826亿元,居全市各大支柱产业之首。

以园区建设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每个县(市)区集中建设一个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使园区成为各类要素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主要平台。目前,全市已拥有2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3个省级示范园区,6个市级特色园区,园区聚集效应逐步彰显。

以龙头培育强化农产品加工业支撑。把奥星、襄大、梅园等7家有望过百亿元和8家有望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列为重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逐个到企业现场办公,实行“一企一策”,量身打造具体支持措施。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90家,过亿元企业达360家,过10亿元的达28家,其中襄大农牧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以品牌打造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走“品牌制胜”经营之路,推动优质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培育发展了襄大食品、奥星油脂、倪氏玫瑰、刘氏有机茶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知名度高的“襄”字号农产品品牌,15个农产品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以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走出去”。加强区域性农产品现代物流贸易基地建设,投资100亿元建设四季青、竹叶山、新发地、新合作四大农产品物流贸易中心,初步形成以市区中心市场为龙头、以县市区专业批发市场为支柱、以各类农产品流通主体为主力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高起点举办汉江流域农博会,强化区域合作,推进农超对接,40多种农副产品出口并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

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农业生产成本抬高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下,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面临空前挑战。襄阳市把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调结构的招数,要稳增长的效益。

建立融合发展新业态。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通过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微观形态,创建“农户种养、就地加工、休闲旅游、循环生态”的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宜城市钱湾村依托宏全万头养猪场,带动农户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同时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生物肥料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有机果蔬采摘体验园,在一个村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新增就业人员800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打造融合发展综合体。枣阳市按照“引进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新社区、转移一批农民”的思路,引进倪氏集团以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打造玫瑰种植、加工、文化旅游综合体,建成年产20万吨玫瑰饮料、10万吨玫瑰花中水和3000吨玫瑰口服液生产线,种植玫瑰5万亩,网络农户2000户,“玫瑰海”景区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依托玫瑰产业园,企业投资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玫瑰社区容纳2400农户、9500人居住。类似的产业综合体在全市已发展到20多个。

拓展农业新功能。谷城县依托特有的山水自然禀赋,大力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等功能,以“稻浪飘香、茶园绿波、万亩油茶、水库鱼乐、湿地美景、梯田风光”为载体的创意田园建设,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3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入围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