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开发富硒农产品:顺"硒"而为 如何能后来居上
发表日期:2015-09-19 02:06AM 阅览次数:
■核心阅读
硒有“抗癌之王”“长寿元素”等美称。科学补硒能增强人的免疫力,促进健康长寿。
2009至2012年,广西在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过程中,初步发现全区富硒土壤面积达3181.2万亩,居全国之首。
近年来,广西顺“硒”而为,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成效突出。但与湖北、湖南等先进省份相比,差距甚远。
物以“硒”为贵。广西富硒农业如何做到后来居上,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道考题。
1 成效:开局良好 发展迅速
日前,记者来到桂平市西山碧水茶园公司,但见300多亩茶园一片葱绿,枝头上的嫩芽生机勃勃,一派丰收景象。
公司负责人姚国新自豪地说:“我生产的茶叶,今年每公斤最高卖到3000多元,1万多公斤的产量根本供不应求,茶叶还没采摘,订单已经到了。”
在众多的茶叶品牌中,姚国新的茶叶何以成了宠儿?他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因为我种的是富硒茶树。”
田还是那块田,地还是那块地,因为脚下这片土地被发现富硒,种出来的农产品被冠上“富硒”标识,产值和效益倍增。
记者了解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富硒茶油每公斤售价比普通茶油高60元;永福县生产的富硒优质稻每公斤销售价11-16元,按亩产500公斤计,农民相当于每亩产值增加了1500元以上,农业产值和效益增幅达37.5-77.8%。
2012年,自治区农业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启动推进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之后又把富硒农业纳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三品”)“10+3”提升行动。
经过3年多的努力,广西富硒农业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到2015年7月底,全区有40多个县开展了富硒农产品开发;共建立了64个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近10万亩,示范的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茶叶、食用菌、葡萄、猕猴桃、蔬菜、火龙果、罗汉果等;发动80多家企业参与富硒开发,打造富硒品牌25个,5家企业8个产品获得首批富硒农产品认定;全区富硒农产品总产量达3万多吨,产值5.2亿元,带动1.6万农户增收致富。
东兰县墨米种植农户韦俊深有感触地说:“富硒土壤的发现,让我们农民重新发现脚下土地的价值。现在每公斤墨米收购价达到16至20元。富硒农业不愧为我们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2 难题:家底不清 瓶颈突出
3年的实践,广西富硒农产品开发成效不俗,“但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与我们拥有全国最大的连片富硒土壤的地位极不相称。”9月14日,在广西富硒农业发展座谈会,自治区主管领导直言不讳。
与会代表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广西发展富硒农业尚存家底不清、瓶颈突出等问题。
据介绍,广西近3年来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出台了广西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制定了《广西富硒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成立了广西富硒农产品协会,全区有40多个市、县(市、区)共采集1486个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共采集238个农产品样品进行检测。但这远远不够。
一位专家谈到:“广西硒资源分布状况、分布规律、具体代表性的各类土壤、作物的含硒背景值等数值尚未全部掌握。”
“各县域内富硒土壤及富硒农产品资源的详细资料不够完善,对于富硒土壤及富硒农产品的成因调查和研究还不够深入。”
“怎样活化土壤中的硒元素,提高农作物吸收利用率,实现生产天然富硒农产品等,还需进一步探索。”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田凤鸣坦言:“在富硒土壤及种类繁多的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的差异较大,不同农作物的对硒的吸收程度也不尽相同,缺乏一套检测标准和权威的检测机构,这成为广西富硒产业长期发展的隐忧。”
此外,广西富硒农产品发展存在诸多瓶颈。
瓶颈一:资金投入不足。建设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涉及土地平整与改良,资金需求大;企业在起步阶段信心不足,不敢大手笔投入。
广西富硒农产品开发办公室有关人士说,全区3年共安排了860万元(不包括国土部门用于土壤化学元素调查的1.2亿元)进行纯产业支持,专项经费显得“捉襟见肘”。
瓶颈二:部门协作不够。广西土肥站站长宾士友曾和记者谈到,富硒农产品的生产由农业部门引导发动,而加工、流通则事关工信、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新开工项目或扩大生产,则需要发改、国土、城建等部门支持;市场培育、产品销售则需卫生、商务等部门出力。
一位基层农业部门的领导如此感言:“现在我们的感觉是,富硒农产品开发仅是农业部门在 ‘单打独斗’。”
瓶颈三:人才极度缺乏。发展富硒农业,广西起步晚,而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偏向老化,对富硒农业技术把握相对薄弱,这成为我区富硒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瓶颈四:监控技术欠缺。广西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专家指出,硒与砷、镉常有伴生,不同含硒有机液肥配方促进水稻富硒同时,也会有不同量的镉累积,要保证农产品安全,需要相应富硒农产品监控技术,而广西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3 对策:政府引导 部门联动
可喜的是,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已引起了自治区领导层面的高度关注。9月14日,自治区召开广西富硒农业发展座谈会。会上,大家有一个共识:广西要后来居上,必须做到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共同发力,突破瓶颈。建议自治区层面建立一个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广西富硒农业的发展。
目前,当务之急是调查摸清广西区域内土壤及农作物的含硒状况,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广西富硒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以及重点发展的作物品种,科学制定富硒农业发展规划,引领富硒产业规范发展。
针对投入不足的现状,专家建议,一是继续将富硒农业纳入农林水优势特色产业专项资金优先扶持范围,包括科研;二是把富硒农产品整个的发展战略目标纳入到政府产业投资引导支撑的资金范围,鼓励金融资金、保险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要突破人才紧缺的瓶颈,有专家献策,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省份学习,请一些全国有关专家前来培训,同时加紧培训本土人才。
关于监控技术欠缺的问题,不少专家建言,要抓紧制定颁布广西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组建富硒资源和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研究富硒农产品风险评估体制,生产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根溯源,有据可依。
“要明确广西富硒农业的主攻方向。”“要扩大富硒农业产业的招商引资。”“要落实富硒农业开发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富硒产品加工销售。”“要做好发展富硒农业的广泛宣传。”“要打响我区富硒农产品的品牌。”……
专家们“把脉听诊”、与会代表们建言献策,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经过几年扎实的工作,广西定能探索出一条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培育富硒农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新路子。
■新见地
富硒农业 前景广阔
硒是人类必需的重要元素,科学补硒,能延年益寿。目前广西23个“长寿之乡”,均为富硒之地。
科学研究证实,当今公认的最安全、最有效、最科学的人体补硒方法是食用富硒农产品。既食用安全,又易吸收。采用富硒种养技术,不仅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还能帮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市场上富硒农产品比一般产品售价高30%至1倍以上,是典型的特色、特质、特效“三特”食品,深受市场欢迎,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42个国家和地区共20多亿人缺硒,中国已查明大约72%的国土缺硒。广西是全国最大的富硒省(区),基础好潜力大,开发富硒农产品大有可为。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把发展富硒农产品摆上战略高度,加快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