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农民为什么要偷种转基因大豆?
据有关媒体报道,作为国家的重要非转基因大豆原产地,黑龙江省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个别农民偷偷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情况。而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转基因大豆是禁止在国内种植的,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只能用于加工生产,如生产不含转基因成分的豆油等。
毫无疑问,偷种转基因大豆的行为是违法的,贩卖转基因大豆种子的行为更是知法犯法。
既然如此,为何农民会偷种转基因大豆?
无他,有利可图而已。数据显示,转基因价格大豆低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价格,差价约1000元/吨。而差价的背后,则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举步维艰。
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当年进口大豆288万吨,2012年进口大豆5838万吨。到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高达7300万吨,已经占世界大豆(3.185亿吨)产量的约20%,与之相比,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产量却逐年萎缩,从2004年的1805万吨下降到2014年的1180万吨,预计2015年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会减少到1100万吨,目前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以来程度已超过80%,形势相当严峻。
为什么会这样?
转基因大豆的一些形状普遍优于非转基因大豆,比如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在大田中施用草甘膦除草剂,不会影响大豆产量,这样一来,不但转基因大豆的产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在种植成本方面也是要低于非转基因大豆。在至关重要的出油率方面,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也是完败,有研究表明,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
更低的价格,更高的产量,更好的效益,国产大豆在转基因大豆面前节节败退并不奇怪,实际上,我们日常食用的大豆油,大多数都是经由转基因大豆炼成的。
而大众在选择豆油种类时,无疑偏爱非转基因大豆炼出的成品油,既然如此,为何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行业如此的不景气?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以2014年为例,黑龙江本地的豆农的目标销售价格在4600元/吨左右,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分销价格在4000元/吨左右。如果豆油企业采用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炼油,只在成本上就要承受600元/吨的亏损,豆油企业显然更乐于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
为保护豆农利益,维持大豆种植面积,从2008年开始,国家建立了大豆临时收储制度,在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过低时,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一个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直到该品种的价格达到最低保护价之上。但从连年降低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上来看,这项政策并没有起到治本的作用。以2012年为例,国家制定的收储价格为4600元/吨,而企业,只有收购价格在4200元/吨以下的原料才能保证开工不会亏损。这导致豆油企业无法从豆农手中买到一粒大豆。即便如此,在化肥、农药、土地成本年年攀升的背景下,豆农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利润。
在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若是上升,豆企受损,下降则无疑豆农受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不准种,但准吃”的转基因大豆
一方面,我国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人们在吃着转基因大豆炼成的油,另一方面,却禁止转基因大豆在国内种植——这种两相矛盾的做法折射出官方在面对转基因话题时的谨慎,虽然在农业部的网站上,很容易找到权威专家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释疑,但由于社会上反对转基因的呼声“声势浩大”,使得国家在面对转基因的话题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慎之又慎,轻易不敢触碰雷区。
然而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想想我们吃到嘴里的转基因大豆油,“反对”真的起到了预想的作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