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郑文海说“新欢”

本报记者朱海洋

结缘仅4年多的铁皮石斛,相比种了30多年的苗木,郑文海发现,自己有了“新欢”,有些忘了“旧爱”。原因是,小小石斛虽然异常娇贵,前期投入大,且种植风险高,但效益十分可观。去年,头茬石斛终于投产,这让郑文海尝到了久违的兴奋之感。

郑文海是浙江杭州萧山区人,此前一直从事苗木种植。2011年,驰骋行业几十载的郑文海渐渐发现,由于竞争激烈、市场供大于求,这熟门熟路的苗木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眼看苗木价格一路走低,郑文海心急如焚,深知转型迫在眉睫。正当他纠结时,偶然的一次机会,在萧山楼塔镇的东纪坞水库旁,郑文海发现了一处心仪之地:该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水质清澈,空气清新。

关键是种什么?朋友和专家一致推荐:铁皮石斛。几年间,被中医药界誉为“植物大熊猫”的铁皮石斛,在浙江多地大面积种植。不同于常规的经济作物,石斛的种植条件极其严苛,虽然前期投入非常大,且种植技术要求高,但物以稀为贵,效益也十分可观。

经仔细考察和论证,水库旁的这块地非常适宜种植铁皮石斛。于是,郑文海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把此前种苗木所赚的钱全部投入还不够,他便拉来了几名朋友合伙。几个月后,一个个现代化的钢架大棚拔地而起,棚内铁皮石斛垅畦成片。为了引进品种,他还专门跑遍了省内外多个地方,并认真学了种植技术。

尽管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郑文海在大棚的标准化建设上还是下足了功夫。首先,将大棚栽培与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应用,棚内采用湿帘、风机等设施来控制温度和湿度,再配以微喷灌设施进行日常灌溉。

几年间,郑文海对铁皮石斛可谓关爱有加,期间虽然小问题不断,但最终有惊无险,去年头茬成功投产,因为主打生态牌,他的石斛一上市,价格就挺不错。

由于近千亩的苗木园早已步上正轨,郑文海给予的关注少了许多。倒是对铁皮石斛这个新兴产业,他越做越有兴趣,有着一大串的规划。接下来,他就准备加大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的力度,来提高石斛的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