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在活空心树内发展缓慢但显著影响森林生物...
空心树广泛生长于全球森林尤其是老林中,由于它们能够为动物提供筑巢和繁殖后代的场所而被认为是森林的重要结构。空心树是由微生物进入树干或大枝的破损处,分解内部心材后形成的。分解作用能导致树干内形成树洞甚至空管,从而造成碳储量损失并影响森林碳收支。树洞内木质分解速率控制了树洞的扩张速率与供给,还可影响树干的碳损失。然而,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清楚树洞木质的分解速率究竟是多少?
版纳植物园土壤生态组郑征副研究员及张树斌等,在我国西南哀牢山亚热带山地森林中,首次测定了活树树洞分解木的呼吸速率、水分含量及木质密度,并由此计算出树洞的扩展速率和巢位洞形成的时间。同时通过确定树干中树洞体积占比与树木胸径的回归关系,利用森林调查数据估计了树洞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另外,还比较了树洞分解木与倒木和枯立木在呼吸速率和含水量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树洞内木质分解速率比倒木约低50%,原因与其相对较低的含水量有关,因此可以利用倒木的分解速率来估计树洞的分解速率。树洞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扩展速率平均为2 mm/年,略低于森林中树干茎粗生长速率,但树洞在垂直方向的扩展速率是水平方向的8倍。在这一分解速率下,大约需要50-100年时间才能够形成大小尺度足够供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筑巢的树洞。由于栖息于这一森林中的啄木鸟只能开凿小尺度的树洞,对于需要大尺度洞巢的动物而言,只能依靠缓慢的分解作用来提供洞巢。研究还揭示树洞分解可造成树干8%的生物量损失,影响利用生物量模型对森林生物量的估计。因此在进行老林生物量估计时,需要考虑树洞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即将以Hollows in living trees develop slowly but considerably influence the estimate of forest biomass为题发表于Functional Ecology (2015, doi: 10.1111/1365-2435.12566)。
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XDA05050206)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一三五”项目 (XTBG-T01)的资助,同时感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对本研究的支持。
研究人员在哀牢山森林取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