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湿度大有利于霜霉病发生
发表日期:2013-11-01 08:02PM 阅览次数:
霜霉病是小麦上的偶发性病害,由真菌侵染引起,又称黄化萎缩病。小麦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返青拔节后染病症状较明显,叶色变浅,并出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厚,皱缩扭曲,病株矮化,不能正常抽穗或穗从旗叶叶鞘旁拱出,弯曲成畸形龙头穗。病株茎秆较健株粗,表面有较厚的白霜状蜡质层。把病叶置于25℃条件下保湿14~48小时,表面可长出稀疏的霜状物。
该病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湿度大时卵孢子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随水传播,从芽鳞或外胚叶侵入生长点,进行系统侵染。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小麦播种后温度适宜、多雨高湿或麦田淹水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的田块发病重。冬前大水漫灌,田间积水时间长,易导致霜霉病连片发生。小麦播种偏晚、冬前分蘖率低,苗势弱,抗病能力差,易发病。部分麦田有前茬玉米秸秆覆盖在田间,湿气滞留,也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小麦霜霉病以土壤传播为主,主要在苗期侵染,防治上应着重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小麦播种出苗期灌水不能长时间淹水,洇水或速灌速排,浇水量以当日渗完为宜,避免田间积水,如有寒流、气温太低、阴天应暂时不浇水。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清除田间杂草,增强土壤排水和通气性,促进麦苗生长。结合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全面均衡土壤养分,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增加植株抗寒抗病能力,减少病菌侵染几率。小麦田间出现霜霉病病株后,必要时可选用甲霜·锰锌、霜霉威盐酸盐、霜脲·锰锌等药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