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企何以上“三板”
发表日期:2015-09-01 03:05AM 阅览次数:
中香农科新三板上市记
——湖北首家试水资本市场种企深度扫描
8月的第一个周五,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丁26号,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挂牌大厅里,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新三板”。
农业大省湖北,全省种子年经营额突破53亿元,8家种企年销售额过亿元。然而,与用种大省地位颇不相称的是,在中香农科之前,资本市场上没有一家湖北种企的身影。
过去几年,种业发展迎来黄金期。湖北省内几家大型种业龙头公司纷纷试水资本市场。令业界没有预料的是,第一个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鄂种企,却是在规模上并没有太大优势的中香农科。
8月18日,中香农科登陆“新三板”后的第七个交易日,记者在武汉采访了公司董事长曹庆云,话题很自然地落在中小型种企借力资本市场转型发展上。
缘起:
对方开价1个亿,但是我们还是想自己发展
中香农科前身是湖北省农业厅于2001年成立的湖北中香米业有限公司。“公司最初成立就是为了带动湖北本省优质稻米的发展,得名于当时推广的‘中国香稻’,现在看来是较好完成了历史任务。”1967年出生的曹庆云,从34岁时就担任中香农科总经理。中香农科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曹庆云感触最深,如今他个人占公司20%的股份,大多数员工持有公司股份。
2007年中香农科正式转向种业发展,专业从事水稻种子业务,立足湖北,辐射长江中下游稻作区。2009~2012年,中香农科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在香型水稻、糯稻等方面科研优势明显,经营利润过2000万元。
随着中香农科在种业界声名鹊起,有央企以及外省种业上市公司找上门来谈收购事宜。“对方开价1个亿,但是我们还是想自己发展,谋求创业板上市,可惜当时的市场环境不太好,放弃了。”
2013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曹庆云决定在新三板上寻求机会,很快,便与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上市筹备。2014年6月18日,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组正式到中香农科公司驻点。一年多筹备期过后,新三板上市企业名单中,“中香农科”赫然在列。
说起能做湖北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种企一事,曹庆云的说法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机会是偶然遇到的,但是机会毕竟只留给有准备的种企。“中香农科很干净,财务管理规范,纳税积极,敢于披露,上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程序瑕疵,也都有合理的解释,没有构成实质性法律障碍。”曹庆云说,中香农科改制之后,完全市场化运作,虽然获得的项目支持对比同样背景出身的种企来说也许不算多,但是进入资本市场时却获得了财务规范优势。
品种:
香味不是硬指标,而是软实力
企业能不能上市,最终要靠实力说话。种企实力首先表现在品种上。目前,品种更新换代较快,好品种在市场上可维持10年,一般品种也就3~4年周期。
“中香农科自成立起,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一直与水稻相关”。曹庆云说,中香农科在湖北种业界算起步晚,但是发展快,其中,专注发展水稻支撑品种功不可没。仅“广两优香66”这个两系杂交中稻品种就将为公司带来
上亿元利润,还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连续3年被湖北省农业厅确定为中稻主推品种。
“广两优香66”选育人汤俭民,曾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在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实用型育种家。“要让湖北稻米好吃好卖,”这是汤俭民和中香农科开发香稻的初衷,也是他们一直以来专注做的事情。
近年来,中香农科每年至少自投200万元保障育种团队的基本科研和生活开支费用。曹庆云认为,中小型种企的科研要根据实际需要来投资,少了不行,也不一定是越多越好,要有特色,能出成果。
中香农科开发的香稻品种,顺应了当前市场的发展需要,高产不再是唯一追求目的,稻米的品质同样重要。尽管现行的品种审定及稻谷综合指标上,有香味并不是评判标准,但中香农科还是坚持去做了,因为消费者喜欢。曹庆云说,目前中香农科的育种团队,已经培育出了与湖北省水稻生产相配套的早、中、晚,籼、粳、糯一系列的优质香稻新品种。
尽管糯稻种子曾以常规品种为主,市场交易容量有限,一般大型种子企业进行新品种研发的积极性并不高。但曹庆云认为,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现在种植户惯用商品种子的思维已经形成,种子好,收成好,农民省心又增效,何乐而不为。
未来:
适时重返米业,择机主板上市
中香农科登陆新三板也不是最终目的,企业还是会寻机争取主板上市,这就意味着,在稳定现有主业的同时,必须要有新的利润增长点。
能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的品种,市场肯定需要。同理,能给大米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体验,市场前景也一定更为广阔。曹庆云解释道,支撑大米企业的应该是好品种,比如,好的香稻品种是种起来香、煮起来香、吃起来香,中香农科在开发香米项目方面已有多年的优势沉淀,适时可以重返米业,专门开发中高档香米品种,让种业、米业互为带动。
曹庆云分析说,种子每年消费季节是恒定的,以代理品种为主的中小型种企所需资金周转量相对较少,起步门槛较低,一千万就能做不错的生意。米业周转快,资金需求量大,普通大米利润低,但同样需要好品种,要有种业品种更新换代的科技发展意识,去引导农民种植好品种,而不是农民种什么就收什么。
基于此,今年,中香农科拟订单收购自有香稻品种的2000亩稻谷,按1.7元/斤与农民结算,加工包装后的大米品质媲美进口泰国香米,拟定销售价却比进口大米要低。
新三板种企增至
逐一审视近两个月来在新三板挂牌的种企,不难发现,各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优势产品,如“中香农科”的香稻、糯稻,“鲜美种苗”的甜玉米,“红枫种苗”的生态园林等。同时,有些新三板挂牌种企尚未取得自主的品种权、报告期内的净利润亏损,但是能满足“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合法规范经营”等要求的企业,也同样可以得到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
可见,在新三板,规范运营要比短期盈利来的更重要。
对比新三板和主板市场的挂牌条件来看,新三板对申请挂牌企业并没有财务和规模上的基本要求,但却要求主办券商持续对企业进行监督,促进挂牌企业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化运行。换句话说,企业赚多赚少,并不是能否在新三板挂牌的重要条件,而规范化运作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具体到种业,从种子的产品性质上看,它既是一种商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社会公共产品。产品用户主要是农民,受益者则是社会公共大众,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更是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政府部门对种企进行规范管理是题中之义,社会大众拥有种企信息的知情权也属理所当然。
当前,随着新三板的蓬勃发展,更多有特色的中小型种企也能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企业价值,提升企业形象,融资也更加便利。但种企首先要做到的还应是规范经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如实披露相关信息,诚信纳税,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把企业做实。
然而现实中,我国相当数量中小型种子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即使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现代企业结构,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一个“家长式”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自然难以指望财务的规范化。
种企在市场挂牌或上市后,券商、会计师和律师的尽职调查、审计和评估,以及市场监管机构、投资者等更多的外界力量就会迫使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经营。从这个角度上看,新三板申请挂牌的过程,也是中小型种企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条捷径。一家企业也只有在形成规范经营后,才能确保可持续盈利发展,才是市场上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 (农民日报)(责任董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