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协同 创新驱动商业化育种

全国玉米育种学术交流大会:

8月25日,历时2天的全国玉米育种与农业部玉米生物学、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大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圆满落下帷幕。会议针对“品种审定的多,推广的少;同质化的多,突破性的少;适应传统模式的多,现代化规模化少”的问题,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研发为主体,大力实施工程化、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加速创新驱动商业化育种。

大会集中呈现出“十二五”期间玉米育种的丰硕成果。通过玉米育种与重点实验室的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提升了学科的科研水平,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在报告中强调,现在需要加大力度快速推进商业化育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粮食总面积、总产量的比率均达1/3以上,所以说要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玉米的安全。目前,在玉米育种科研上,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品种审定的多,推广的少;同质化的多,突破性的少;适应传统模式的多,适应现代化规模化的少。全国有800多个课题组,其科研成果真正能够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创出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不多。科技创新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驱动我国种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只是发表学术论文。当今,跨国种企前十名的公司已进入中国。对此我们既应有紧迫感,又应有虚心学习先进经验的态度,推进我国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设。

农业部科技中心新品种保护处副处长陈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绍江,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新海、宋敏、王天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美国爱荷华州州立大学Thomas教授分别作了以下学术报告: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改革方向、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玉米种质创新的研究进展,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玉米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与农业部国家玉米良种科研协作攻关、陕西玉米种质创新与利用、玉米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

会上,农业部分布于东北、黄淮海、西北、西南等18个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及玉米科学观测实验站的专家作了详细的汇报。

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建生教授对这次大会总结说:“这次大会为科研院所、种子企业及政府管理人员创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展示、沟通平台,既有前沿学术论坛,又有育种机制的探讨,还有重点实验室、观测站的经验交流。目前在科企合作、政府扶持等方面尚需加强,但大家取得了共识,一致认为种子企业是商业化育种的主体,科企合作是商业化育种的重要举措,公共研究机构同企业育种是相辅相成互补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都是建设现代种业的同盟军。要靠创新驱动,实现科学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我国玉米育种学科和种业的发展。”

著名种业企业家、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总裁王琳深有感触地说:“参加这次大会使我们企业看到了分子辅助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多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看到了工程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开始构建的雏形,标志着十二五期间我国种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中国种业功勋人物程相文满怀情感地说:“这次大会我获得了许多新信息、新知识,会上的学术报告和经验交流,充分体现了科学家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分忧解难,从科研的公益性看到了科学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在广大育种科研人员中应当大力弘扬这种‘三爱’的精神,摒除花国家钱搞科研而只为在外国刊物发表论文的不良倾向。”

责任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