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河西走廊——滴灌铺到哪儿哪里就变良田
陈华刘琎
尽管已立秋,但在甘肃的河西走廊,白天依然烈日炎炎,一些土地显得有些“干渴”。然而,地处金昌市永昌县石羊河流域的甘肃农垦金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山分场的田地里,各种作物恣意生长,丝毫没有缺水的迹象。
“都是滴灌起的作用,自从装了滴灌设施,我们再也不怕高温干旱了!”正在田里劳作的农工说。
膜下滴灌让80%耕地实现水肥一体化
“青山滩,月亮能把地晒干!”这是长久以来青山分场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青山分场原有耕地8923亩,土地零碎、土层浅薄、水资源匮乏,且灌溉渠系滞后,60%的耕地常年只能种植普通作物。遇上干旱年份,农作物常常大幅减产,原有农业灌溉方式成为结构调整的瓶颈。
2010年起,借着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膜下滴灌试点示范项目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等政策,青山分场通过平整现有土地、恢复弃耕地、建设规模条田等途径,大力发展膜下滴灌。
短短三年时间,青山分场建设蓄水池3座,总蓄水量61万立方米,耕地全部架设了滴灌管网,配套建设了机耕道、防护林等工程,初步建成了田、林、池、路、滴灌五配套的高标准农田,80%以上的耕地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总耕地面积达到1.9万亩,实现了土地耕种规模上再造一个青山分场。
在冰冷的水中打埂子已成为历史
基础条件好了,如何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必须调整种植结构。他们转变了青山分场由过去单一的种植大麦,变为商品玉米、玉米制种、优质林果、经济药材等特色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收入由2010的1385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000万元,增长了44%;职均收入由2010的1.8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3.2万元,增长了77%。
“前两年,河西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干旱,我们的滴灌项目发挥了巨大作用。农场周边农村大面积受灾,而我们正因有了蓄水池和滴灌,不但没有发生旱灾,而且比正常年份还有一定的增产。”青山分场场长孟春雷说,使用节水滴灌后,职工浇水手拿铁锹、脚穿皮靴,在冰冷的水中打埂子的情景已成为历史,现在职工只要拿好剪刀和双通(三通)做简单的接头,然后计算好时间,到时间关闭首阀门就行了。
大伙儿普遍反映,“真是滴灌铺到哪儿,哪里就变成良田。”种地不仅比以前省水、省肥、省工,而且农产品品质和综合效益也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增产、增收、增地的目的。周边好多乡镇都来农场考察,学习农场发展节水滴灌的做法。
4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成为“甘肃标杆”
青山分场的变化,是甘肃农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一个缩影。截至2014年,甘肃农垦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面积近4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39.67万亩,节水农业走在了全省前列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走进河西走廊,敦煌农场枣树大田滴灌示范园、田园牧歌草业苜蓿草喷灌示范基地,以及黄羊河集团等节水示范基地,正不断影响和带动着整个河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已成为河西地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标杆”。
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在甘肃农垦现代农业建设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根本上打破了制约甘肃农业发展的瓶颈,为垦区以“建设大条田、普及大农机、发展大产业、全面推进水肥一体化”为内容的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平台,极大缓解了农业和生态用水矛盾,遏制了农田沙化和地下水过度开采,推动了植被恢复,辐射带动了周边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农业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