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转基因技术陷入利益之争
这段时间关于转基因的争论着实热闹,昨日与之相关的新闻就有三条:一是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再论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西南大学教授顾秀林表示“坚决不同意标注出售转基因食品,就算标注百分之百正确,仍然是允许带着不可估量威胁食品合法进入市场”;二是据《青年时报》报道,国防大学教授朱国林透露“某官员曾受聘为美国转基因大亨杜邦公司生物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长期推广转基因”;三是据人民网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回应转基因七大疑问,声称“转基因将成为常规技术”。
加之此前媒体报道的“61名院士联名上书求推广转基因水稻:再迟缓就是误国”、“国储库被曝已流入大量转基因菜油”,各种消息和观点纷至沓来,公众愈发如雾里看花。
转基因技术究竟是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的灵丹妙药,还是如顾秀林教授引用一位美国科学家的观点所言,“这从根本上是灭绝人类的一个技术”?当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时,人们一般倾向于相信坏消息,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时,更是如此。
研究转基因肯定不是问题,试点种植转基因农作物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现阶段能否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让转基因成为“常规技术”?笔者的看法是,即便转基因技术最终被证明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天使,而不是灭绝人类的魔鬼,但要让人们普遍认可并接受转基因食品摆上餐桌,至少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首先是最大限度的信息公开。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农业部门的官员,在向公众普及转基因知识时,不能只说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而不说转基因潜在的危害。转基因技术在国际上争议很大,即便在转基因食品研究和应用推广方面先行一步的北美地区,也有科学家对转基因持强烈质疑态度,这些信息不能选择性屏蔽。公众虽不可能对转基因这一尖端生物技术做到门儿清,但作出常识性判断的能力还是有的:如果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绝大部分国家都大面积种植,则说明转基因大致不差,反之就可能有问题。
其次是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监管,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目前有限度地进口部分转基因农作物是被准许的,但要告诉公众哪些转基因农作物是可以合法引进的,转基因食品摆上货架时必须有明确的标识。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黄大昉声称“监管上我们做的不比国外差,转基因食品问题是食品安全管理中最严格的”,请黄先生解释为何会有1400多吨转基因菜油流入国储库?为何会有混入转基因菜油的成品菜籽油未经标注就冒充非转基因食用油上市牟利?
再次是让转基因技术研究回归纯粹的科学问题,摆脱利益之争。“转基因水稻研究人员同时又是种业公司的股东”、“某官员受聘于美国转基因公司”这样的消息传出,让本为科学问题的转基因技术蒙上了“学商勾结”、“官商勾结”的道德阴影,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担心。转基因技术也许并无原罪,但如果牵涉到个人或小群体的利益,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科学不是洪水猛兽,但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则造福苍生,运用得不好则贻害无穷。我们愿意相信转基因技术是天使而非魔鬼,但这个“天使”降临的时候,至少不能带着一张假公济私的嘴脸。
文章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