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打造国家种子“硅谷”

2011年7月13日,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在通州区于家务乡正式挂牌建设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通州种业园),全力打造国家种子“硅谷”。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园区“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体系建设 为推动首都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结合北京农科城特色园区建设布局要求,北京市科委积极推动通州种业园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指导,推进园区“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体系建设。通过北京市科技项目支持通州种业园开展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显著提升园区综合公共服务能力和种业生产管理水平;支持开展农作物高通量育种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园区高端育种研发服务平台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商业化运营模式,将园区打造成为作物新品种的展示基地、网络展示平台和种植资源共享交流平台,从研发创制—品种交易—产业应用层面支撑北京农科城新型种业体系的构建;启动实施“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及转化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打造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发挥北京农科城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作用,促进种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创新,为北京“种业之都”建设夯实基础。 短短4年建设,这里就聚集了形态各异、五色斑斓的神舟绿鹏航天工程育种培育新品种:世界排名第四的育种企业法国利马格兰、价值数亿元的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凡是到北京农科城通州种业园参观的人,无不啧啧称赞! 目前,通州种业园对北京农科城种业托管平台上托管的种业科技成果连续3年进行了展示推介,2015年展示的各类蔬菜作物新品种达到3591个,加速了种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通州种业园作为北京农科城重点打造的种业产业科技园区,已成为“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农业科技板块,并连获殊荣—— 2012年,通州种业园先后被农业部和北京市确定为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和全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同年10月,园区正式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体系,成为中关村唯一一个农业科技园区; 2013年9月,通州种业园正式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4年5月,农业部正式批复与北京市共同创建通州区“四化同步”改革试验区,确定通州种业园为试验区核心区; …… 通州种业园迅速发展,得益于“四个坚持” 通州种业园管委会主任张洪亮说,园区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北京市科委支持,得益于“四个坚持”—— 坚持科学规划,明确创新驱动、集聚发展战略。建园之初,北京市科委指导通州种业园组建国家级专家团队,结合种子“硅谷”发展战略,编制了《国家种子“硅谷”发展战略研究》和《北京市通州区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2014—2020)》。按照规划,通州种业园以科研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支撑、以展示为窗口、以交易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为保障,建设国际化的种业企业运营总部、科研总部、交易总部和结算总部。 坚持打造品牌,提高园区业内认可度与企业服务能力。通州种业园通过定期举办良种展、学术论坛、业内知名展会等展示推介自己,有效提升了园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成立招商团队对接企业前期引入、后期服务工作,聚集种业高端要素。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法国利马格兰、北京德农、北京联创种业、黑龙江垦丰种业、云农场、内蒙古大民种业等企业,以及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在京优势院所高校,总共近60家。 坚持注重引智,不断健全园区人才服务体系。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服务体系,2014年,通州种业园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和四家入驻企业的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以及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两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相继成立。 坚持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四化同步”核心区。通州种业园成立了“四化同步”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核心区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同时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展开对接,加快中国农科院“通州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建科研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 4年全力搭建四大平台 “为种业企业搭建综合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是通州种业园的中心工作。”张洪亮说,在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的持续支持下,4年来通州种业园全力搭建四大平台—— 一是搭建物联网集成与应用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已实现了种业科技园区GIS管理系统、农业远程智能专家系统、作物育种综合管理平台、设施农业云、典型生态区种业基地网络展示共享平台、基于条目的作物品种展示和推介、作物新品种展示推介后台维护、基于智能终端的二维码品种信息扫描等功能。二期在一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环境、视频监测控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并扩大项目建设领域,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结合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对研发、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管,使“精准农业”概念落地实施,达到节约能源、精确控制、绿色环保、科学决策、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是组建以分子标记技术为核心的开放实验室和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包括方智远、戴景瑞、范云六、戚发轫、王喜萍、赵久然和许勇等院士专家及种业高端科技人才151名,其中博士后16人、博士35人、硕士100人,为企业、科研单位提供育种检验、测试服务。目前,实验室已开始运营。 三是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交流共享平台。通过创建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机制模式,为种质资源基因挖掘和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全过程服务。目前,种质资源库已建设完成,计划于2015年底运行。 四是搭建作物品种权展示交易平台。2014年5月,通州种业园正式挂牌建设北京国际种业品种权交易创新基地。以此为依托,通州种业园与中国农科院共同建设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的建设;同时,筹建园区子基金,通过交易平台和种业基金的业务融合,加快形成种业企业交易总部和结算总部。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四化同步’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园区金融服务中心,早日把园区打造成为推动种业体制创新加快商业育种机制建设的‘试验田’、国内现代种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成长田’、大型民族高端种业企业的‘孵化田’,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农作物新品种生成的‘培育田’!”张洪亮说。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