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钾矿粉活化制备有机肥获国际先进

本报讯 (记者 张四代)8月15日,由教育部组织的“磷钾矿粉机械与生物协同活化制备新型生态有机肥”项目鉴定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探索了磷钾资源利用的新方向,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肥料生产及施用环境友好,对解决我国磷钾资源短缺、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总体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和支持、推广,加快产业化进程。

面对国内高品位磷矿资源日趋耗竭、难溶性钾矿开发艰难、养殖业有机资源还田率不高等问题,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粉体工程研究室盖国胜教授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科研攻关,采用物理活化和生物活化相结合的技术,将中低品位磷矿、难溶性钾矿、养殖有机废弃物制备成为新型富养生态有机肥。

本次鉴定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黎乐民主持,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赵秉强、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武希彦等9位专家参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和多领域合作开发,形成了三个创新点:

第一,设计开发了物理活化专用装备,强化了机械能向矿物结构内能的转化,改变矿物晶体形貌,提高磷块岩矿物解离和剥露,将中低品位的磷矿石和含钾层间矿物制备成物理活化的复合矿粉,提高了生物有效性,开拓了非酸法制备磷肥新工艺及非水溶性含钾矿物直接利用的新途径。

第二,利用有机废弃物、活化剂和生物菌种对物理活化矿粉进行生物活化,制备新型富营养生态有机肥,制造成本低、不使用强酸,无三废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形成一种低碳环保的绿色短流程生产新模式。

第三,创建了区域配肥生态微循环小规模“富含磷钾生态有机肥生产”模式,实现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简化了流通环节,显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肥效。

据盖国胜教授介绍,该项目成果已经在山东淄博、滨州建成2条年产3000吨的物理活化磷钾矿粉生产线;在东营建成年生产能力2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在阳信以“养殖粪便肥料化——专业种植生态化”模式建立了多个富营养农家肥生产点,其规模达到年产2万吨。

他告诉记者,下一步项目组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试验示范,与种植户和养殖企业展开合作,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为我国实现中低品位磷矿和难溶性钾矿利用、农业化肥施用零增长、养殖业有机废弃物基本还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标题:一模式、两技术、破三难题磷钾矿粉活化制备有机肥获国际先进

(责任张四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