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称青藏高原曾为古类人猿提供避难所
新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没有受到那次气候变化影响的少数区域之一,从而为古类人猿提供了最后的避难所。
一项新研究显示,逾600万年前存在于青藏高原边缘的一块热带乐土,可能为人和猿的共同祖先提供了最后的避难所。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7日报道,在提出这一理论之前,一支国际人类学家队伍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端的云南昭通盆地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古猿头骨化石。
报道称,研究显示,2013年发现的这块头骨可追溯到620万年前——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古类人猿早在约900万年前就已灭绝,这曾令研究人员十分困惑。
人们普遍认为,让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变得非常干旱和寒冷的一次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适应性更弱的古猿的灭绝以及更现代的猿类和早期人类的出现。
但这项新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没有受到那次气候变化影响的少数区域之一,从而为古类人猿提供了最后的避难所。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古类人猿灭绝后,它们在那里继续存活了很多年。
报道称,在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专家郭正堂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显微镜扫描技术研究了来自于化石发现地的沉积物样本。
这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展现了花粉化石的数量和混合情况,从而使科学家能够重构当时的气候和植物图谱。
报道称,这种环境重构表明,最后一批古类人猿生活在一种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舒适气候中,那里有大量湖泊和沼泽地,很少缺水。
研究人员刊登在荷兰《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杂志上的报告称:“在古类人猿生存的那个时代,常青栎常绿阔叶林最常见。与此同时,禾本科等草类开始增多,(而)针叶树减少。这表明气候温暖。”空气也很湿润,“水生植物花粉的大量存在……表明(湖泊或)沼泽环境的存在”。
研究人员称,与寒冷和干旱导致森林基本上已经消失的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相比,这处青藏高原边缘的避难所为古类人猿维持了一种更加适合其生存的环境。
报道称,这种特殊气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青藏高原的抬升。据郭正堂院士及其同事推测,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所导致的青藏高原抬升可能创造了一个阻隔印度洋季风的屏障。
但这处避难所并未持续很长时间,至少以古代的标准来看是这样。研究者称,从500万年前开始,植物开始向针叶林转变,“说明气候更寒冷、更干燥”。这种与现在类似的新气候不再适于古类人猿生存,致其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