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安全试验怎么才“靠谱”
近一段时间,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再起风波。
10月26日,有消息称,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管理办公室证实,2012年曾委托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以转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猕猴、小型猪等动物进行系统的代谢免疫、生殖、发育评价研究。
尽管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管理办公室表示,该试验只是为了在科研层面提供更充分的科学数据和资料,而不是出于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要求,但这一报道还是激起了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试验才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测试到底应当怎么做?
结果出炉质疑未消
90天小型猪短期喂养试验是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的相关项目的一部分。10月21日,90天小型猪喂养试验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昆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试验用猪在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猪的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而且,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体长、胸围等指标上也基本一致。
尽管随后有媒体将试验结果公布,但公众顾虑却仍未消除。
“我们需要了解长期食用的安全影响,90天的试验能让群众相信审查的‘严格性’吗?”谈及此事,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此外,数据公开也成焦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显静认为:“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此类试验的数据等信息应当被完整地公开,让同行进行评议并进行可重复性试验,以确定该试验结果的客观性,也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试验情况。”
对此,黄昆仑表示:“我们仅有权向委托方提供试验数据,至于客户是否愿意发布数据,我们无权干涉。”而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向记者透露,除90天小型猪短期喂养试验外,该项目还包括其他试验,所有试验数据和结果要等到项目结题后才有可能公布,而该项目的结题时间为2015年。
人体试验有难度
黄昆仑表示,此次90天小型猪喂养试验并非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所必需的数据。
“根据规定,用大鼠开展安全评价试验就够了。”黄昆仑介绍,目前国内在进行食用安全研究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而动物试验主要有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三致试验、大鼠90天喂养试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大鼠多代繁殖试验、过敏性动物试验等。
此次试验选择小型猪,“是因为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特征与人类有很大的相似性,能更大程度地反映出转基因大米对人类食用的安全性。”黄昆仑说。
不过,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则认为,从猪到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要认定其安全性,显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像药品一样对转基因开展人体试验”的建议也被不断提及。
对此,黄昆仑认为,由于涉及伦理问题,对所有转基因产品都进行人体试验不现实。各种新资源食品在研发过程中,只要其他科学试验足以证明其安全性,就没必要进行人体试验。
“药品能做人体试验,是由于它不是人类的膳食组成部分,成分相对单一,可以对摄入时间、摄入量进行严格限制,并对其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进行跟踪。而食品是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组成的复杂物质,很难对一种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全面跟踪。”黄昆仑解释说。
世代累计效应很重要
根据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必须包括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营养素、天然毒素等关键成分分析,全食品安全性评价,营养学评价,生产加工对安全性影响的评价,以及按个案分析的原则需要进行的其他安全性评价。
“目前不管是用鼠还是猪做的试验,如果想借此说明转基因作物对人是健康安全的,都是有缺陷的,因为无法看出其可能的世代累计效应。”赵斌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用转基因饲料喂的猪所繁殖的后代继续喂食转基因饲料,累计三代效果,这才能有一些说服力。
就转基因安全试验应当怎么做,记者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学及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他们认为,不能要求现在就把所有试验一次性做完,但要逐步开展更科学、系统、长远的试验。比方说拿猪做试验,可以用更多个体做试验,如对不同生理状况的猪做试验,喂一两年或好几代。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张菁则建议,政府应该投入与研发成比例的经费和精力来进行转基因安全试验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