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

李克强: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

既要创新体制,也要创新文化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国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学家,科学家受尊重,创新才蔚然成风。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孙家栋,眼下正致力于推进“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的深度融合。比如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定位追踪走失老人;一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放弃了美国硅谷的高薪工作,回国创办了一家研发智能家电的公司;一个创办3D打印机公司的“老外”把家从美国搬到了中国,理由是“这里正变成创新者的天堂”。

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创新机器的崛起》为题报道称:“在中国各地的实验室和创业公司里,怀揣梦想的工匠们正在共同推动一股全新的趋势,很多人甚至认为,中国创新有望就此迎来新的高潮。”

这是一股“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合力激起的浪潮。李克强总理曾谈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最新的科学技术引领,科技变革有助于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的创造力;而创业创新的“大众”“万众”之中,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是生力军,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双创”热潮中能更好地得以转化。

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李克强坦承:“历史上,我们曾经几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都很惋惜。但今后不会了。”

梳理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召开的100次常务会议,其中21次议题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李克强总理在一次常务会上说:“现在我们必须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我国发展竞争新优势。”

■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成败

2015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与中科院院士代表孙家栋握手交流。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在2015年7月27日的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说迎来了春天,是从‘科学的春天’这个提法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结合起来,产生了核聚变,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次又一次‘破茧成蝶’。现在,我们要续写前篇,再创奇迹,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环视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法宝”。美国早在20年前就提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目标;英国也在多年前出台了《创新国家》白皮书;韩国则提出建设以科技知识为推动力的“头脑强国”奋斗目标。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早在若干年前就确立了“科技兴国”的战略目标。2014年年初的一次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其后召开的一系列常务会上,先后部署完善“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完善科技保险体系”;加大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确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李克强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成败。”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曾被认为是‘全球工厂’,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凭借硬件和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开始挑战全球的行业领先者,并引领电信、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等行业新趋势。”《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评论道。

不过,李克强对我国科技创新所处的发展阶段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2015年5月7日考察中科院物理所时,他笑着对现场争相拍照的工作人员说:“我注意到你们拿的手机,许多都是外国品牌啊。”

虽然有人表示自己使用的是国产手机,但总理指出:“没错,你的手机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它的操作系统,包括源代码,大都还不是中国研发的,还称不上‘Cre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啊!”

当天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李克强特别强调:“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谈到手机,他进一步阐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供应国和使用国,有巨大的市场,更有巨大的行业提升潜力。“这更需要基础研究作为支撑,让更多‘Made in China’变成真正的‘Created in China’!”

这不只是考察期间的临时表态,事实上,其中许多思想和观点已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形成了具体政策。

比如为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放心创业,“保护知识产权”数次出现在常务会议题中,内容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比如将科技作为重点科目,在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的部署中推进资金整合,加快消化结转结余资金。比如将科技企业转增股本、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推广至全国。又比如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天使投资。

李克强听到科技人员反映,因为许多繁琐规章,他们大量时间没法待在实验室,而是用来搞“内政外交”,每年填写各种表格就会浪费不少精力。总理当即说,科研领域也要加快简政放权步伐,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机制。

■创新首先要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给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一片自主天空

李克强在多个场所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创新需要自由空间,首先要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给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一片自主天空。因此,在历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制定相关政策时,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给科研人员“松绑”。

2014年12月3日的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李克强说,试点政策实施4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更重要的是,改革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也就是“人”的积极性。

“我们过去管得太死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一旦有了科技成果,奖金就要和所有职工一起分。表面看,这样似乎显示了公平,但实际上却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反而没了效率。”总理感慨道。

去年11月召开的一次常务会上,李克强厉声说,我们国家早就摒弃了“吃大锅饭”的历史,今后企业和研究机构更不能再吃大锅饭。

当天会议讨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李克强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调整有关表述内容,让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使用方法“再开放一些,更灵活一点”。

“吃大锅饭是没有希望的。据我所知,许多科技型的民营企业,都不搞平均分配,其他性质的企业、机构也应该一样。”他说,“不能再吃大锅饭,要给科技人员相当的创造空间和灵活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除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之外,李克强多次呼吁全社会要营造“创新文化”。2014年12月12日的常务会议听取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情况汇报。有发言者提出,一些科学奖项的评价标准不仅包括学术成果,还包括“德”,还要考虑“历史贡献”,总怕太年轻的得奖者“镇不住”。

“那就需要创新文化啊!”总理说,“科技人员不是历史人物、政治人物,科技创造发明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我们倡导尊重前辈、也要奖励后生;既要创新体制,也要创新文化,这样国家才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最近召开的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李克强语重心长地指出:“科技创新要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所谓‘顶天’,就是要推动原始创新,研发高精尖技术;‘立地’,就是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国家整体创新中,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两者并进,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一个目标就有了可依赖的路径。”

(王沐伊)(原标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回顾解读(十)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

李克强:促科技创新融合 育社会发展动能

李克强:让科技人员合理合法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