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里的变迁:密植、籽粒直收与种子
发表日期:2015-08-14 03:07AM 阅览次数:
提要:提高玉米产量,降低收割成本,对解决一直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玉米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中国有5亿多亩玉米,年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5%。可以说,玉米生产产量对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同时玉米种收方式的改变,直接关系农民收入多寡,对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深远的意义。提高玉米的产量,降低收割成本,对解决一直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往年,每到玉米收获时节,农民的劳动强度极大。玉米棒子剥皮、脱粒,籽粒晾晒等工作量庞大繁复,人工成本很高。因此,农民一直呼唤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和配套设施,可以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
近年来, 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下,各地农村纷纷引进了玉米籽粒收获机,还引进了粮食烘干机,通过玉米籽粒收获机和粮食烘干机械的联合作业,可以实现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同时实现粮食不落地直接进入粮食烘干设备进行烘干,一举解决了传统秋收作业需机械收获玉米棒子、人工扒皮、机械脱粒、人工晾晒的复杂程序,实现了作业过程的轻简化。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称:与人工收获相比,机械化籽粒收获的效益十分明显。人工收获1亩地的玉米,至少需要2个劳动力,以现在的劳动力平均成本计算,每亩地成本在260-300元,加上收获后的晾晒和脱粒,收获1亩玉米总成本大概在350元以上。采用机械直接进行籽粒收获,亩成本在80元左右,加上一部分籽粒烘干,每亩玉米收获成本在200元左右,比人工收获方式的费用减少150元以上,相当于1亩玉米增收10%-12%,且能节约大量劳动力,此举对农民增收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玉米机械粒直收的出现,耐密植的玉米育种也再被提起。
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佑福说:玉米机械直收的实现,首先简化了作业工序,籽粒损失率比较低;其次减少了粮食污染,玉米粒收获后可以直接烘干,因晾晒而造成的粮食损失也随之减少。
据了解,玉米单穗一般重130-150克,玉米要想高产,农民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必须保证每亩收货足够的穗数。在这方面,我国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上世纪30-40年代,中美两国玉米种植密度差距并不大。当时,美国每亩种植2000-2200株,而中国为1700-2000株,二者相差约15%;而到了上世界90年代,美国每亩种植玉米达4000-6000株,而中国仅为2800到3300株,差距扩大达30-45%。到本世纪,美国每亩产量为5000-8000株,中国为2800-4000株,仍大幅落户于美国。
造成这样大的差距,除玉米品种外,生产工具亦是重要限制因素。由于以往中国玉米收割机械化程度较低,玉米种植密度加大,被农民认为会大大增加人工收获的劳动时间、强度和成本,被归为“不划算”的类别。所以,即便密植有较强的经济效益,也不太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而今,随着机械化籽粒收割在国内出现和推广,玉米密植在生产操作中的障碍将被消除。未来农民有望借助玉米机械粒收的机遇,大力发展玉米密植。一方面增加玉米产量,另一方面减少收获时的成本,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不过,要想通过这条道路致富,选用优良的种子是关键。玉米密植时需要考虑土地的肥力、玉米叶面光和利用率等因素。在这方面,专家建议选择株型紧凑和抗倒伏等品种,从而确保单株玉米产量以及确保机械化籽粒收割的顺利进行。
参考:
[1] 人民日报《玉米论略》,2012年05月26日
[2] 社科院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
[3] 农民日报《演示过的品种就可以直收吗?》,2015年3月30日